结合动、静态视觉信息改善低视力及双眼弱视患者视知觉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7111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潘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Shirin E. Hassan,李劲嵘,钱洁慧
关键词:
知觉物体识别
结项摘要

In 3D environments, there are two sources of optical information: image structure and optic flow. Surfaces in the world project image structure that is weak in specifying spatial relations, but enduring.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observers and surfaces generates optic flow that powerfully specifies spatial relations, but vanishes when motion stops. Normally, the two interact and compensate for one another’s weaknesses. With on-going motion, optic flow carries one image to the next and spatiotemporally calibrates them. After motion stops, calibrated image structure remains and preserves spatial relations specified by optic flow. Image structure provides embodied memory for situated, active observers...Blurry vision only affects the detection of high spatial frequencies or image structure, but not that of low spatial frequencies or optic flow.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mbodied memory, optic flow specifies spatial relations and image structure preserves them. Therefore, with unimpaired optic flow but weakened image structure, low vision or amblyopic observers should be able accomplish visually guided tasks, such as scene perception, shape perception and reach-to-grasp. .This study also uncovers the kind of motion that would generate the strongest optic flow contributing to perception and action in low vision and amblyopia. The research team shall build a kinematic model to describe reach-to-grasp in these patients. This model, in return, can predict one’s motor performance given his/her vision and be used as a clinical instrument to assess visual functioning. This project aims to enrich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visual functioning and enhance the existing rehabilit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ow vision and amblyopic patients.

视知觉依赖两种信息: 静止的物体投射影像结构信息;物体或观察者的运动产成光流信息。光流表达三维时空关系的能力强,但是它不稳定,一旦运动停止即消失。影像结构表达三维关系的能力弱,但是它稳定,只要物体存在于视野内它即存在。当两种信息共存时,光流把零散的静态影像结构串联起来,赋予其三维时空意义;影像结构保存光流表达的三维关系,形成具身记忆,使观察者在运动结束后仍然能够准确、有效、持久地感知三维关系。.低视力或弱视患者接收到模糊的影像结构和无损的光流信息。在具身记忆中,影像结构的作用是保存(而非直接表达)空间关系;如果妥善利用光流,这些患者则可以完成识别场景、形状及伸手抓握等视知觉任务。本项目通过行为实验验证上述推论,探索最佳运动模式以产生最强光流,并通过运动模型描述预测低视力或弱视者的伸手抓握动作。本项目致力于扩展现有知觉、记忆理论,增进对低视力及弱视视功能的认识,为开创新康复疗法奠定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传统的视知觉研究讨论静态视觉信息或动态视觉信息在视觉功能中的作用。本项目团队提出具身记忆理论,认为观察者同时利用动、静态视觉信息,准确、持久地知觉三维关系。本项⽬通过三个子课题,探讨动态光流信息和静态影像结构信息在⽇常视知觉任务中的作⽤。首先是场景识别。当观察者在环境中行走时,可以接收到环境物体投射的静态视觉信息和自身运动产生的光流信息。光流又分为行走产生的平移光流、转头产生的旋转光流、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成分的复合光流。我们的研究发现,平移光流可以标示深度关系,使观察者识别模糊场景;旋转光流不能标示深度关系,不能使观察者识别模糊场景;两种结合时,观察者不受旋转光流的影响,可以有效识别场景。在通过动态信息识别场景后,观察者可以持续从静态影像中再认场景。第二,对物体三维结构的知觉涉及在物体部分结构被遮挡时识别深度关系。我们发现当处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目标物和干扰项外观完全一样时,观察者可以利用光流和影像信息准确、稳定地识别被掩蔽的目标物。此外,当观察者头部侧斜时,如果连续接收动、静态视觉信息,也可以有效地找出隐藏物体。但是,如果在侧头过程中没有连续接收信息,仅被告知网膜像滚动的角度和利用静态视觉信息,则无法找出隐藏物体。这说明对旋转角度的了解不能补偿缺失的动态视觉信息,知觉不仅是一个“看见了”或者“知道了”的结果,而是一个观察者和环境交互的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观察者可以利用自身和环境物体间的互动制造信息、保存知觉到的内容、并在需要时提取该内容。最后我们将具身记忆理论应用到解释、预测低视力病人的视功能中。当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患者、双眼弱视患者从静态图片或视频中识别日常事件时,由于视力模糊,病人不能从单帧图像中识别事件,但是可以利用视频中的动态信息识别事件;看完视频后再看单帧影像时,观察者依然可以识别事件。所以,在对病人进行视功能评估或者康复训练时,需考虑动态视觉信息的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2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5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DOI:10.19783/j.cnki.pspc.200521
发表时间:2021

潘静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900454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00304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0250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70502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27141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140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7099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双眼视觉训练对视觉敏感期后屈光参差性恒河猴弱视模型视功能重塑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7095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刘红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视觉与触觉认知在低视力患者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批准号:3120084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婷婷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损害的机制及可能恢复途径研究

批准号:8190090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李明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结合BOLD-fMRI、DTI及MRE对弱视知觉学习治疗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8107113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陈敏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