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对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结构分布和断面生物另进行定量野外调查,并与近期和长期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在微型受控装置中对植被优热种的消失原因进行实验生态学研究;用小型受控装置和光合作用研究不同沉水植物生长型间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和湖沼学意义;在中型受控装置中研究沉水植被恢复和消失的环境效应。共发表学术论文3篇,完成学位论文两篇。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方法多为在国内首次开展,结果阐述了武汉东湖30年来水生植被退化规律和过程,优势种消失原因,优势种演替的原理,以及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依据和效果。本课题对水生植物资源保护,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不同坡度及植被覆盖度下的坡面流特性数值模拟
武汉东湖浮游生物间碳流动态的研究
武汉市东湖地区城市化过程与环境磁效应研究
武汉东湖腹毛类纤毛虫的多样性与系统学研究
武汉东湖原生动物群落对“六湖连通”的生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