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吉林省某种鸡场饲养的1万只正大褐种蛋鸡自46日龄开始发病,10 d内全部死亡。临床表现为所有病死鸡的背部无毛和少毛处可见大面积痘疹,部分鸡只的口角、翅膀等处有大小不等痘疹。通过病理学、病原学及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检测,确定该起病例为高致病性鸡痘病毒(FPV)感染所致的皮肤型鸡痘。这是国内外首次有FPV感染引起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的病例报道。为明确该FP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本项目在分离获得FPV的基础上,拟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基因组的变异特征;继而将纯化的FPV接种SPF雏鸡,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荧光等技术对FPV野毒株的致病性进行系统分析,阐明基因组的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该项研究不仅可丰富GenBank中FPV全基因组的资料,填补我国FPV全基因组数据的空白,而且可为新型高致病性鸡痘疫情的诊断和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物质基础。
鸡痘在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3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皮肤型鸡痘的致死率往往较低。2009年11月,吉林省某种鸡场饲养的1万只吉林正大褐种蛋鸡自46日龄开始发病,10 d内全部死亡,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在所有病死鸡的背部无毛和少毛处可见大面积痘疹,部分鸡只的口角、翅膀等处也见有大小不等的痘疹,经系统的病理学、病原学及动物回归试验证实其为整合有REV 基因片段的高致病性FPV引发的皮肤型鸡痘,命名为FPV/JL/09分离株。经绒毛尿囊膜途径分离获得高致病性FPV毒株后,对其进行克隆纯化获得4个克隆株(FPV/JL/09 C1、FPV/JL/09 C2、FPV/JL/09 C3 和FPV/JL/09 C4)。通过与FPV 102标准强毒株进行比较,发现上述克隆株较FPV 102标准强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了阐明该分离株毒力增强的原因,本研究在分离获得FPV强毒株的基础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FPV/JL/09 C2克隆株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FPV/JL/09 C2克隆株基因组全长为298638 bp,编码242个ORFs,将其与FPV标准毒株AF198100进行比较分析,共有119个基因发生变异, 其中与免疫逃避相关的基因有9个,与核苷酸代谢相关的基因有1个,与转录翻译相关的基因有8个,与DNA复制与修复相关的基因有4个,与蛋白翻译后修饰相关的基因有1个,与结构蛋白相关的基因有4个,与宿主范围相关的基因有23个, 与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有3个,功能未知的基因有28个。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其基因组的变异特征,并对其基因组的变异与该毒株致病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对FPV/JL/09 C2克隆株整合插入的REV基因序列进行分析,REV基因序列可能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整合到FPV基因组中,其与FPV毒力增强之间的关系如何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该项研究不仅可丰富GenBank中FPV全基因组的资料,填补我国FPV全基因组数据的空白,而且可为新型高致病性鸡痘疫情的诊断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也为我国乃至世界禽病的防控提出了疫情预警,并为新型鸡痘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鸡痘病毒抑制宿主细胞凋亡SERPIN基因的筛选及活性分析
鸡痘病毒重组疫苗载体的构建
鸡痘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
鸡球虫病免疫机理及重组球虫—鸡痘病毒活虫苗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