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出露良好,是国内外早三叠世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和龙山组(沉积时限属于早奥伦尼克期)主要由中、薄层泥质灰岩、薄层钙质泥岩组成,沉积构造特征明显。.项目申请人已在该组中发现了特征明显的微生物岩(包括藻席和微叠层石)、宏观化石、遗迹化石以及冲刷界面、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初步分析表明,该组中的化石门类及丰度明显大于其下伏地层殷坑组。.本项目拟通过对和龙山组中的微生物岩、宏观化石、遗迹化石等的系统研究,确定该组沉积期的生物组合特征;通过对该组的沉积特征、微相特征、指相化石、元素地球化学及C、O、S、Sr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分析研究,还原该组的沉积环境;进而探讨该组沉积期环境变化过程及其生物学响应特征。.该项研究对探讨早三叠世区域性的生物发展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为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的生物大绝灭事件之后,又经历了地质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生物复苏期,目前最古老的鱼龙化石发现于安徽省巢湖地区早三叠世Spathian晚期的地层中,其出现标志着区域性的生物已经开始。本研究以在该地区早三叠世Smithian晚期地层中发现的相关信息为切入点,结合微生物岩、宏观化石、微观化石、沉积特征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探讨了早三叠世区域性的生物发展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本研究主要获得一下进展:.1)根据系统、精细的剖面测量与研究,对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和龙山组进行了综合划分,对该组中的宏观、微观化石、微生物席、微生物岩的产出层位及特征性沉积构造的发育位置进行了精细的标定。.2)根据沉积特征、微相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和龙山组沉积于浅水环境,而非前人所认为的深水盆地-斜坡边缘环境。该发现为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的重新认识提供了新材料。该组自底至顶发育碳酸盐台地——潮间——泻湖——浅水潮下带的水体变浅再变深的沉积序列。和龙山组沉积晚期随着晚期海平面上升,海洋底部缺氧富硫水一度涌入沉积区,并形成了缺氧、富硫的环境。.3)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和龙山组沉积末期发生了碳同位素快速正偏事件。这次事件具有全球一致性,可能指示了和龙山组沉积末期该地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发生了快速提高。.4)和龙山组沉积期海洋水化学条件异常可能是阻碍生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和龙山组沉积末期,水化学条件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最先受到刺激而快速发展,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进而形成了丰富的微生物岩,并为海洋生物的复苏提供了重要条件。结合该组下部发育典型的微生物席、生物钻孔、微体化石等,中部发育的微生物岩及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顶部产出丰富的双壳和鱼类化石等信息,认为和龙山组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是环境改善、生物复苏开始的信号。结合安徽中南部不同剖面的对比分析,早三叠世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复苏进程基本可以确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多样性及其古环境背景水温
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菊石类的分类学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
北极新奥尔松全新世植被演替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巢湖沉积记录的末次冰盛期-早全新世气候事件及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