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突出问题及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除了土壤、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外,传统农业措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保护性耕作因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减轻水土流失而在世界类似地区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是,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研究才起步,尚未形成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土壤各项物理特性都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而互相联系。著名土壤物理学家Dexter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拐点切线的斜率定义为S值,初步认定S值可以代表土壤的综合物理特性,但还需在不同耕作措施导致的不同土壤上加以验证。.本研究以2001年、2007年开始的川台地和坡耕地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拟通过作物生长、水土流失、土壤物理特性及S值的测算,探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验证S理论、探索S值与水土流失之关系。旨在促进该区保护性农业发展、减轻水土流失、丰富土壤科学和水土流失研究的理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14-Methyl-1-octadecene,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Peach Leafminer Moth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与水土流失相互作用机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与水土流失机理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苜蓿土壤干层形成及其水分恢复机制研究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林氮沉降及其对碳吸存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