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在上个世纪显著变暖,在下个百年将以前所未有速率继续增温。人类即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不能阻止这一态势。气候变化已威胁到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面对全球继续变暖,人类亟需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亟需从生物个例研究中获取生物适应性数据,从而正确决策以减少气候变暖对生物界造成的损失。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 1774)是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典范。其碳酸盐壳体是防御系统和保护层,河蚬为适应不同气候环境而作的自身调整会在壳体中留下记录。据此,本项目拟对中国西江和黄河等不同气候带现代河蚬进行研究,分析河蚬壳体、悬浮物和底泥的微量元素和氧、碳同位素,测定河蚬生存环境水质特征(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和溶解无机碳的同位素,结合河蚬生态环境量化调查,研究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河蚬壳体地球化学指标变化,为认识生物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干旱区山区特殊气候变化对出山口径流的影响—以和田河为例
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行为的跟踪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人类感知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对比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气候变化诱导农业技术变革的机制及适应性对策:以中国玉米主产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