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疏浚活动频繁的大连湾和大窑湾海水中磷酸盐的浓度异常升高,初步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疏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内源释放。为此,本项目拟以大连湾和大窑湾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监测、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疏浚扰动下港口海湾生物可利用磷的内源释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并分析疏浚前后新生沉积物-水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改变规律等,研究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内源释放的关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长期底泥疏浚活动对生物可利用磷内源释放机制的影响。此项工作对我国近岸海域营养盐的内源释放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并可望为跟踪监测疏浚工程对港口海湾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近岸海域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力扰动和生物作用下疏浚湖泊新生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长江口生物可利用磷通量的估定
底泥组合扰动下内源磷形态转化的诱发机制和行为过程机制
内源磷非常态释放及其与水生生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