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辐射性磁耦合共振的无线能量和信息同步传输关键问题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10418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丁立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合,李长生,王学慧,马河祥,范晓燕
关键词:
非接触能量传输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非辐射性磁耦合
结项摘要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能量和信息非接触同步传输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工业设备、家用电器和武器系统等领域,在很多场合具有传导式电能传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电磁感应的电能传输效率随着距离增加迅速衰减,仅适合在短距离(毫米级)上应用,而非辐射性磁耦合共振原理则可实现较长距离的高效电能传输。本课题基于非辐射性磁耦合共振原理,开展米级距离上能量和信息非接触高效率同步传输的相关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根据磁耦合共振原理构建能量非接触传输系统数学模型,研究能量收发端共振条件的获得和相对距离、角度、负载变化条件下共振状态的跟踪保持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能量传输通道上双向信息加载的原理和兼顾能量效率、信息品质的优化控制技术。米级距离上能量和信息高效率非接触传输技术在航空航天、机器人、电动车辆、武器和侦察系统、人工器官以及日常生活电器等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为该技术的实用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储备。

项目摘要

本课题基于非辐射性磁耦合共振原理,开展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现已完成全部研究内容。.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理论模型,分析并实验验证了磁共振回路的耦合系数、线圈固有频率、线圈自感、负载电阻等参数对能量传输功率、效率的影响;.2)利用移频和负载切换进行系统谐振状态调制,在能量传输通道上实现双向信息的分时传输;.3)对磁耦合共振系统的频率分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线圈参数与频率分叉特性的关系,给出了在一定耦合系数下,获得最佳传输特性所需线圈电感量的计算方法,为磁耦合共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线圈参数选择依据;.4)结合武器系统与引信间信息交联项目背景,对近金属环境下磁耦合共振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阐述了复杂铁磁环境对共振系统的影响机理,并给出了近金属环境下改善系统传输特性的方法。.课题研究成果对于磁耦合共振理论的应用,特别是武器系统信息交联领域的工程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丁立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磁耦合多频谐振的能量与信息同步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

批准号:6140115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马碧云
学科分类:F0104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电动汽车无线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的耦合机理及干扰特性研究

批准号:5180718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吉莉
学科分类:E07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多谐振耦合的无线电能和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

批准号:5157704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魏国
学科分类:E0706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磁共振的多负载中距离无线能量传输机制研究

批准号:5110708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石新智
学科分类:E07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