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冗余现象令利用突变体筛选研究植物信号转导变得越来越困难。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最终执行者,且信号转导过程往往与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相关,因此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来寻找这些在信号转导中被修饰的蛋白,近年来已成为研究信号转导途径的一种新手段。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我们发现了一个参与BR信号转导的新成员BRP.本项目将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共沉淀等方法来寻找能和BRP相互作用的蛋白;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对BRP在BR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将继续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来寻找其它的质膜上受BR调节的蛋白。通过对这些质膜上的BR调节蛋白的研究,我们将对BR调节细胞生长的分子机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BR信号传导主要由一系列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事件来介导,但是此前的BR信号传导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蛋白级联磷酸化的研究,对于磷酸化的BR信号组分如何去磷酸化的研究却不是非常的清楚。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申请人发现蛋白磷酸酶PP2A在BR信号传导中起双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PP2A B’α和B’β能通过将BZR1去磷酸化,启动下游BR调节的基因表达来正向调节BR信号传导途径。另一方面,PP2A B’亚基家族其他成员如B’η还能与BR受体BRI1结合,并通过将BRI1去磷酸化来反向调节BR信号传导途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PP2A B’亚基的这种功能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细胞核中定位与否决定的。我们的研究表明正向调节因子PP2A B’α和B’β定位在胞质和细胞核中,而其他起反向调节作用的PP2A B’家族成员则只定位在细胞质中。如果将BR正向调节蛋白B’β人为地加上出核序列使其定位在胞质中,B’β则抑制BR信号传递。反之,如果将B’η人为加上一段核定位序列使其定位在细胞核中,B’η则能正向调节BR信号传递。这些结果为研究BR信号传导途径中蛋白去磷酸化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油菜素内酯诱导黄瓜疫病抗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解析油菜特高含油量形成的分子机理
油菜素内酯(BR)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功能分析
BAK1调控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及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