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制备Mn和/或Fe掺杂GaN薄膜材料,并利用Si和Mg共掺杂调节费米能级,使Mn或Fe杂质充放电,达到Mn,Fe离子价态调控。探测不同杂质价态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吸收、发射、光致激发、时间分辨荧光等),推测相对应的杂质3d内电子跃迁机制。另外,在Mn,Fe掺杂的GaN材料中,引入氮空位,使晶格畸变,调节杂质离子所在晶场环境,通过探测光学性质研究晶场与Mn,Fe 3d内壳电子互作用;晶场变化对3d电子的能态劈裂大小、跃迁定则消除、跃迁几率和跃迁时间等调节作用;并阐明光学性质对应的跃迁机制,探索提高材料光学性质的方法。 最后,为开发应用Mn,Fe掺杂GaN材料的光学性质,制备原型器件,在蓝光GaN基LED顶层外延Mn,Fe掺杂GaN,通过吸收量子阱出射蓝光,把蓝光转化成红光获得红蓝光混合光。
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制备在不同的温度下生长Mn掺杂GaN薄膜材料。发现,过高和过低的生长温度都不利于薄膜质量的提高,其中,过低的生长温度下,材料表面呈现纳米结构,随着生长温度提高,薄膜表面呈现台阶流生长模式,材料质量提高。但过高的生长温度,使得Mn掺杂的浓度降低,部分Mn析出在薄膜的表面,形成纳米团簇。综合考虑,我们发现在900到980度温度下生长材料比较合适。在900到980度温度范围内,当温度降低,氨气分解不充分,使得掺杂GaN材料中形成氮空位,Ga过量,形成电子掺杂,Mn呈现出2价态;同时,升高生长温度到980度,氨气分解充足,掺杂的GaN薄膜材料中,N充分,其中的Mn杂质转变为Mn3+的价态结构。而在900到980之间生长材料,主要呈现出Mn3+和Mn2+价的混合价态。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材料的生长温度,使Mn杂质充放电,达到Mn离子价态调控。通过对材料进行XPS,XRS和不同温度下得吸收和光致荧光测试,发现在不同的价态下,材料的光学性质不同。在紫外波段,所有样品均发现光谱精细结构。然而,在484nm周围天蓝色宽光谱带只对于900度温度生长的样品较为明显,这是因为此宽光谱带主要由过量的Ga原子引起。此外,在红外波段,探测了材料的光致荧光谱,发现了850-950nm间的红外发射;并且,在此发射频,发现Mn原子相关的1.414eV的零声子线及其伴线。这些红外谱和精细结构,只能在980度和930度等较高温度下生长的薄膜中探测到。此零声子线及其伴线是可归结为中性Mn3+原子中的3d电子5T2到5E态间的跃迁。由此,可以推测出引入氮空位,调节杂质离子所在晶场环境,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质,并阐明光学性质对应的跃迁机制,探索改变材料光学性质的方法。 最后,还生长了Fe掺杂的GaN,并研究了光学性质。.通过此项目的展开,探讨了过渡族金属掺杂GaN材料光学,价态性质,揭示了3d电子跃迁机制,初步达到项目计划书要求的内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Combining Spectral Unmixing and 3D/2D Dense Networks with Early-Exiting Strategy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Facile Fabrication of Hollow Hydrogel Microfiber via 3D Printing-Assisted Microfluidics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Biomimetic Blood Capillary
Fe-Mn-C、Fe-Mn-Al系TWIP钢氢脆问题机理研究
高强度Fe-Mn阻尼合金机制研究
Mn-Fe基磁制冷材料的磁性、机械和热导性能研究
水稻—土壤界面Fe、Mn、As耦合及其阻控As迁移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