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应呈现复杂性。本项目以环长三角地区典型类别湿地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智能温控装置以模拟气候变暖的湿地土壤生境,通过Microcosm试验与动态观察,应用31P NMR技术及磷酸酶活性研究法等,阐明在温度与碳素耦合作用下湿地有机磷在土壤-水体-生物等多相体系中的分子结构特征、循环规律及分配关系;应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PCR)阐述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动态演变趋势及其对有机磷循环过程的反馈影响。设计典型有机磷14C标记(14C-P)示踪研究,揭示温度与碳库显著差异状态下的湿地土壤典型有机磷生物酶降解动力学特征与规律,并解释这种动力学过程中土壤向水体释放磷酸盐的潜能。通过上述研究,回答温度响应与碳素耦合作用是否导致湿地有机磷循环朝着向水体输出的磷酸盐的方向进行,为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湿地土壤生源要素优化管理与调控提供前瞻性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河口潮间带湿地碳素在水沙驱动下的多相循环机制
嫩江流域水循环与湿地演变的耦合作用机制研究
稻田人工湿地系统中控制养分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组成特征与地理学格局
克氏针茅草原碳素释放与氮素添加的耦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