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双星的辐射来自致密星附近的吸积流中,其时变和能谱性质是研究强引力场中物质运动规律的独特窗口。本项目拟通过分析X射线双星的时变和能谱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认识QPO产生的机制,以及致密星吸积环境中的辐射机制和喷流的产生机制等。通过统计分析kHz QPO与中子星自转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来认识中子星自转在QPO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而认识中子星磁场在中子星与吸积流相互作用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分析X射线源中不同能段上QPO的rms与flux的关系,来认识不同能段对rms的贡献,以及X射线不同成分的来源和QPO的产生区域;通过分析脉冲成分和连续谱成分,来认识喷流的产生机制;通过研究某些源中同时探测到的kHz QPO和Fe,约束中子星的质量等物理参数;跟踪X射线源的暴发,利用地面光学望远镜监测X射线源暴发前后和暴发过程中能态转换时的多波段流量变化,结合X射线数据,研究致密星吸积流的结构等。
在本项目计划任务内,我们研究了X射线暂现源4U 1901+03在爆发态下的相位分解谱及Fe线性质,发现能谱是相位依赖的,且Fe线起源于吸积盘而非中子星表面;研究了Z源Cyg X-2中X射线低能段的rms-flux关系,发现在不同分支上具有不同的相关性,并做了理论探讨;研究了黑洞X射线双星GRS 1915+105中低频QPO频率对光子能量的依赖性,并首次发现了三种混合相关关系;研究了Z源Sco X-1与Cir X-1中的kHz QPO与其rms振幅、Q因子、flux等的相关性,得到一些异于前人的结果;分析了中子星自转频率与kHz QPO频率的相关性,并讨论了对kHz QPO产生机制的约束;对Sco X-1和3A 1954+319进行了测光观测,但数据不完整有待继续观测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X射线双星时变和能谱的空间观测及其对吸积几何、高能辐射和致密星性质的限制
探测黑洞等致密天体的基本性质:X射线时变、能谱和偏振研究
X射线双星光变和能谱跃迁的观测和有关天体物理问题
HXMT对X射线双星时变性质的观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