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骨方法对腰椎后外侧融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148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2.00
负责人:闫景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奚春阳,周磊,李燕京,周世峰,刘晓奇,王玉玞
关键词:
有限元肌骨瓣椎旁肌腰椎融合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以腰椎后外侧横突间植骨术为基础,从改善骨移植物局部血供入手,利用上关节突、峡部及横突的特殊位置和结构,将L6上关节突外1/3、横突上缘和L5椎弓峡部外缘、横突下缘切开,保留上述各结构上附着的肌肉,从而成功建立原位椎旁肌-肌骨瓣。然后将自体颗粒骨植于上关节突、峡部、肌骨瓣、横突和内固定系统构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四壁毗邻新鲜、带血运骨质的植骨床内。采用影像学、组织学、生物力学、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光谱学等技术,从大体、组织学、力学及分子学水平评价新型植骨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与腰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在成骨速度、成骨质量、融合效果及对椎旁机创伤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新型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模型,分析其对邻近椎间退变的影响,并与椎间融合、后路融合进行对比,显示新型植骨方法的优越性,从而期望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融合率高、应用范围广及对邻近椎间和椎旁软组织影响小的新型植骨方法。

项目摘要

目前,脊柱融合术仍然是治疗各种脊柱失稳行疾病最为主要的方法。各种植骨融合术中腰椎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以操作简易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植骨方法,但该术式植骨愈合率低,对椎旁肌损伤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改善骨移植物局部血供入手,在杂种犬体内成功建立带有原位椎旁肌-肌骨瓣的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新型植骨方法在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并且通过影像学、组织学、生物力学、骨组织计量学等多种方法证明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发现新型植骨术式对椎旁肌的损伤小于后外侧横突间融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新型植骨术式对邻近节段的压应力影响明显小于后路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比较对邻近节段的影响相当。通过本研究我们证实新型植骨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植骨融合率更高,可进一步进行临床应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2-0268.2020.03.007
发表时间:2020
5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闫景龙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弹性固定对新型腰椎后路植骨愈合及邻近节段应力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8147210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闫景龙
学科分类:H0605
资助金额:7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腭裂植骨修复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批准号:38970778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邓典智
学科分类:H1501
资助金额: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人工陶瓷骨构造及其植骨功能的基础研究与实验*3

批准号:38870784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董天华
学科分类:H0605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神经肽Y促进植骨融合骨再生早期破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8170214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徐锡明
学科分类:H0604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