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碳循环与生物学储碳机制集成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91428308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资助金额:345.00
负责人:焦念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戴民汉,张传伦,党宏月,王风平,张瑶,张锐,汤凯,张子莲,罗亚威
关键词:
生物泵过程与机制碳循环微型生物碳泵南海
结项摘要

This project will follow the overall design and objectives of “South China Sea Deep” (SCSD) Research Program, integrate the outcomes from the five on-going relevant SCSD projects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ocean. We will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 (BP) and 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 and its effects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integration is featured by coupling the epipelagic and deep waters,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s, the micro- and macro-scal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microbial respir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bles, biomarkers for sediment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nd temporal-spatial dimensions. We will establish conceptual models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box-type model (focusing mainly carbon reservoirs and their interface fluxes) and ecosystem dynamics model / numerical model (with emphasis on physical - biological coupling for potential manipulation and prediction).

本项目将遵循《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设计,针对计划目标,在已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方面涉及海洋碳循环的5个项目以及在南海执行相关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这个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进行上层水体与深层以及沉积物的耦合;抓住生物泵BP和微型生物碳泵MCP的关键过程,外延至相关理化过程和环境因子、阐释有关机制;在环境梯度上和时空尺度上探讨碳汇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概念模型(注重过程与机理)、箱式模型(注重主要碳库储量及其界面通量)以及生态系统动态模型/数值模型(注重理化-生物耦合和预测),实现多学科交叉,综合提升已有研究项目的总体水平;通过集成获得有关海洋碳汇的过程与机制认识上的突破、形成具有宏观效应的认识、引导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战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在已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方面涉及海洋碳循环的5个项目以及在南海执行相关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这个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微观与宏观的结合,进行了上层水体与深层以及沉积物的耦合;抓住生物泵BP和微型生物碳泵MCP的关键过程,外延至相关理化过程和环境因子,阐释了生物储碳关键机制,在环境梯度上和时空尺度上探讨了碳汇动态变化规律;完成了集成数据拟合分析,通过建立概念模型(注重过程与机理)、箱式模型(注重主要碳库储量及其界面通量)以及生态系统动态模型/数值模型(注重理化-生物耦合和预测),建立了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进行了项目有关内容的学科交叉与集成,有效解答了项目拟定科学问题,完善了海洋碳汇理论,综合提升了已有研究项目的总体水平。通过集成研究,完成了项目既定的三个研究目标:(1)全面了解了南海北部浮游古菌、细菌脂类标记化合物的分布以及碳代谢途径的时空变化,建立了南海古菌、细菌同现代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评估了南海沉积物微生物参与碳循环的贡献。(2)揭示了颗粒吸附的与浮游的原核生物群落结构和活性差异以及对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的贡献和影响;评估了D型氨基酸的生物惰性以及其对海洋有机碳库的贡献;评估了海洋病毒、原生动物对南海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贡献;评估了南海异养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储碳的影响。(3)建立了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比较了南海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的时空变化,初步估算了南海生物泵和微型生物泵碳汇总量,在推算产生最大碳汇的最优营养盐输入量方面取得进展,并预测了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条件下南海碳汇的相对变化。该集成项目不仅获得了有关海洋碳汇的过程与机制认识上的突破,形成了具有宏观效应的认识,而且引导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战略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焦念志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170189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75120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4023202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1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9200022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6.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9476298
批准年份:1994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576063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176037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876033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630060
批准年份:1996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40841023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9570143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91028001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40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4107606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632013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15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南海北部基础生物生产过程及其对碳循环的调控研究-深化与集成

批准号:90711006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蔡昱明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19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南海光合固碳与碳酸盐系统变化的关系:深化与集成

批准号:4143096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高坤山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3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南海深海溶解有机碳的C-14年龄分布及其碳循环意义

批准号:9142810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旭晨
学科分类:D0602
资助金额:1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基于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的南海海岸带海草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循环研究

批准号:4117616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杨顶田
学科分类:D0607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