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在其形成和折返过程中经过5期变形。第1期变形为榴辉岩相前变形,形成于杨子陆块北缘陆壳基底向北的俯冲过程中。第2期变形产生于折返初期(220-210Ma)超高压变质岩在浮力驱动下从大于100km的深度折返至下地壳底部的过程中,以块状榴辉岩的糜棱岩化和棱状及似层状榴辉若及其基质的紧密-同斜褶被为特征。第3期变形产生于角内岩相条件下,是折返中期(220-180Ma)超高压变质岩为南北陆块持续碰撞价挤出并向北逆冲至中地壳的结果,从榴辉岩的布丁化和基质的强烈韧性剪切为特征。第4期变形是折返晚期(130-110Ma)超高压变质岩在地壳线部伸展体制下向南滑脱所致。第5期变形是超高压变质岩受到NE向左行平移断层切割的结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别山典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流体—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体矿物的钾钙同位素体系研究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低温榴辉岩冷却史和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