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地震成核震相的震源参数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7404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00.00
负责人:储日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荣,王向腾,周勇,沈智超,吴为治
关键词:
震害评估震源机制地震活动性震源破裂过程
结项摘要

Source parameters (magnitude, loca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of intial part of large earthquakes are key to studying earthquake excitation, rupture process, and risk assesment.They can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background for possible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In this study, I propose to study the initial waveforms of nucleation phase from 77 Mw>=7.5 earthquakes since 2000. In order to remove global path effects caused by three-dimensional earth structure, I choose a few foreshocks and/or aftershocks with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as master event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each earthquake. Accurate source parameters will be obtained through modeling teleseismic waveforms. Then travel-time residuals and amplitude amplification factors at each station can b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synthetic waveforms with observed data at relative high frequency (0.8~2 Hz). These path effec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nucleation phase of the large earthquakes to obtain their reliable source parameter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and the final earthquake size will also be analyzed.

大地震起始部分的震源参数(震级、位置和机制解等)不仅能为我们研究大地震的孕震机理、破裂过程以及进行灾害评估提供重要线索,还能为将来可能的地震预报及大地震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拟研究2000年以来全球77个Mw≥7.5的大地震起始部分的成核震相。为了消除高频(0.8~2Hz)下地球三维结构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每个大地震选取其震源区信噪比较高的Mw~5前震或者余震作为参考地震,通过拟合其远震波形,得到它们较精确的震源参数。然后根据该震源参数计算参考地震在高频下全球远震路径的走时和振幅的校正因子。去除大地震的远震数据的路径效应以后,拟合成核震相的高频远震数据来获得它们的震级、机制解、震源时间函数、震源深度等参数,并分析大地震最终震级跟成核震相的震级和时间函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摘要

大地震起始部分的震源参数(震级、位置和机制解等)为研究大地震的发震机制、破裂过程以及进行灾害评估提供重要线索,也能为将来可能的地震预报及大地震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项目拟以77个Mw≥7.5的大地震震源区信噪比较高的Mw~5前震或者余震为参考地震,通过拟合其远震波形,得到它们较精确的震源参数,根据得到的震源参数计算该小地震在较高频率(0.8~2Hz)下全球远震路径的走时和振幅的校正因子;将参考地震全球路径上的走时和振幅校正因子应用到相同频率下的大地震成核震相,反演全球远震数据得到其震级、机制解、震源时间函数、震源深度等参数,分析大地震最终震级跟成核震相震级和时间函数的关系。本项目通过四年的研究工作,已完成项目计划内容:(1)反演了全球大型走滑地震成核震相的震源参数,细致分析了其中14个地震的起始过程的震源参数;(2)反演了全球大型逆冲地震成核震相的震源参数,以2011年M9.0日本大地震为典型细致分析了其起始过程的震源参数;(3)分析了起始事件与最终大地震的关系,包括其实事件数量,以及起始事件震级与最终震级的关系;(4) 基于波形的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景谷Ms6.6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发现使用波形互相关数据能极大的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同时高精度的定位能更加准确显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和发震构造;(5) 使用CAP方法对川滇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进行机制解反演,获得了大量地震的震源参数。地震震源参数的确定能够给出发震断层面的信息,进而对地震预警系统和地震灾害响应提供指导;(6)通过密集台阵获取了四川威远页岩气开采区诱发地震地震的活动性和机制解,发现诱发地震的分布和注水井的位置的关联性强且呈线性分布。项目共发表科技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5篇(3篇国际SCI,2篇国内SCI),核心论文1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5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储日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考虑衰减的微地震震源参数(震源位置、震源机制)与储层各向异性参数联合反演

批准号:4177414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一博
学科分类:D0408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小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研究-以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Ms6.1地震序列为例

批准号:4110403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罗艳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利用高级地震矩方法确定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批准号:4157405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郝金来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2014年云南盈江地震前震序列与成核过程研究

批准号:4160405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谭毅培
学科分类:D0404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