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丛赤壳科真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0001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王新存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陈凯,张玉博,王超
关键词:
真菌分类学子囊菌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组系统学
结项摘要

Nectriaceous fungi are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and medicinal sciences. However, taxonomic problems of the family remain unsolved. Extensive changes happened to its classification in the past, e.g. new genera are established successively, some old ones are synonymized, and concepts of some genera are unclear. Although phylogenetic studies of the family based on nuclear gen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mic data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applied to this family. To clarify the concept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enera, and establish a natural classification, this project plans to implement phylogenomics analysis using mitochondrial genomic data of the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different genera in the family. Th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De novo genome assembly,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 annotation will be finished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 Whole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different genera will be obtained. A phylogenetic tree will be constructed using phylogenomics methods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ic dat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enera of this family and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up.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be beneficial to related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es.

丛赤壳科真菌是对农业、工业和医学具有重要影响的类群。但是该科的分类系统一直处于频繁的变动中,新属不断建立,有些属被处理为异名,部分属的概念不清晰。尽管用于该科系统发育分析的核基因数目逐渐增多,系统发育问题依然存在,基于组学数据的研究尚未全面开展。本项目拟采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对该科进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旨在澄清属的概念,揭示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建立更加趋于自然的分类系统。本项目拟利用课题组前期对该科分类研究的结果和丰富的材料积累,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基因组de novo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自主完成线粒体基因组拼接和注释,从而获得该科大部分属代表种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采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构建该科基于线粒体数据的进化树,揭示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形态学数据,澄清部分属的概念,阐明属间关系,为建立自然分类系统做贡献。研究结果将对真菌其他类群的系统发育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丛赤壳科真菌是对农业、工业和医学具有重要影响的类群。针对该科存在的系统发育和分类系统方面的问题,本项目采用线粒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对该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对该科分类研究的结果和丰富的材料积累基础上,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丛赤壳科20属23种24株菌和生赤壳科1种(用作外群)实现了基因组de novo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自主完成了线粒体基因组拼接和注释,从而获得该科大部分属代表种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本项目所获得的丛赤壳科真菌24个线粒体DNA均为环状分子,其中Chaetopsina fulva H50具有最小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7,129 bp;Macroconia cupularis 6790具有最大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49,875 bp,为最小者的5.5倍。24个线粒体基因组的平均大小为56,860 bp,中位数为43,914.5 bp。生赤壳科的Clonostachys byssicola 5072作为外群,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为48,766 bp。丛赤壳科真菌线粒体基因组通常包括15个蛋白编码基因(atp6、atp8、atp9、cob、cox1、cox2、cox3、nad1、nad2、nad3、nad4、nad4L、nad5、nad6和rps3)、2个rRNA基因(大亚基和小亚基)和25至28不等的tRNA基因。丛赤壳科真菌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与其蛋白编码基因内含子的数目直接相关,如Chaetopsina fulva H50线粒体基因组最小,不包含内含子;而Macroconia cupularis 6790线粒体基因组最大,包含40个内含子。采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构建了该科基于42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进化树,揭示了其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其与核基因组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具有一致的拓扑关系,支持了该科现有的分类系统。本项目澄清了该科部分属的概念,阐明了属间关系,为建立自然分类系统做出了贡献。研究结果将对真菌其他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完成了解析丛赤壳科20个属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目标,并作为第一标注发表SCI论文两篇,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3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的调控分子在不同病生理 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7-6948.2019.05.044
发表时间:2019
4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DOI:10.13225/j.cnki.jccs.xr21.1686
发表时间:2022
5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DOI:10.7522/j.issn.1000-694X.2021.00001
发表时间:2021

王新存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丛赤壳科和生赤壳科资源与分类研究

批准号:30470009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庄文颖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丛赤壳科真菌交配型相关基因鉴定及其系统学应用

批准号:3157002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余知和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丛赤壳科真菌属间关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批准号:3100000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罗晶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胡蜂科线粒体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研究

批准号:3177249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廷景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