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示猪瘟病毒非结构蛋白NS3和NS5B酶学特性及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与病毒毒力关系基础上,采用结构功能预测和构建突变体策略,体外研究NS2-3、NS3和NS5B等病毒复制装配调控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在CSFV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上进行遗传操作,构建、拯救一组具有不同NS2-3切割效率及NS3和NS5B酶活性的病毒突变体,研究这些病毒突变体的复制装配效率、增殖特性和在猪体的致病性,揭示NS2-3、NS3和NS5B等非结构蛋白在CSFV复制装配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发现CSFV增殖效率低下的分子基础;探讨CSFV复制装配调节与致病性的关系,进而加深对猪瘟发病机理的理解,并为基于感染性cDNA克隆操作构建高效抗猪瘟基因工程疫苗提供技术支撑。
采用杆状病毒表达了野生型和位于NS2跨膜区的7个位点氨基酸突变体NS23pro,分析了这些氨基酸在NS23自切割中的作用;采用感染性cDNA克隆反向遗传操作在基因组上对NS2中7个位点进行突变,体外转录vRNA转染PK15细胞拯救CSFV,并进行特性研究。结果显示,NS2蛋白第37、52、57、60、78、85和100等位点单个氨基酸突变可某种程度降低NS23的自切割活性;第60位的Asp、第78位的非Lys对于感染性CSFV产生起关键作用,这两种致死突变不取决于NS23的自切割活性高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NS2在细胞中的分布及与E2的相互作用表现差异。用CSFV弱毒疫苗C株3′UTR、E2单独或同时替换强毒Shimen株对应区域构建了3种嵌合病毒,研究显示,3′UTR单替换对嵌合病毒特性没有显著影响;E2单替换导致产生感染性病毒和形成蚀斑能力一定程度下降,但在细胞传代后恢复;而E2和3′UTR双替换嵌合病毒生长特性和形成蚀斑能力显著降低,在细胞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这些工作加深了对CSFV复制调控和致病机制的理解,为发展猪瘟防控新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猪瘟病毒基因组复制调节机理的研究
猪瘟病毒p7蛋白在病毒颗粒装配和释放中的作用
家蚕浓核病毒中国株非结构蛋白特性和病毒复制原点分析
甲病毒复制子传递的猪瘟病毒衣壳蛋白导向病毒灭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