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顽固性瘙痒属于组胺非依赖性瘙痒,极大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干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VM)内羟色胺能神经元通过色氨酸羟化酶(TPH)合成并向脊髓释放5-羟色胺(5-HT),结合脊髓背角相应受体,介导脑干下行易化作用,促进包括瘙痒在内的伤害性感受"中枢敏化"的维持。本研究拟构建携带特异沉默TPH表达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包装成重组慢病毒后,体外检测其效能,继而在立体定向手术引导下将该病毒注入三种鼠类瘙痒模型(特应性皮炎、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及氯喹诱导的瘙痒)的RVM区内,检测其靶向下调TPH抑制5-HT分泌的效能,观察其能否有效控制瘙痒感觉和情绪异常,同时使用活体电生理技术检测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细胞以及皮肤伤害性感受器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RVM区内羟色胺能神经元的TPH为靶点,观测靶向抑制瘙痒下行易化作用,不仅对抗瘙痒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慢性顽固性瘙痒属于组胺非依赖性瘙痒,极大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色氨酸羟化酶-2(TPH2)是脑神经元中5-HT的生物合成限速酶,同时也是中枢5-HT能神经元的标志物,本研究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TPH2的合成,观察慢性瘙痒模型(经颈背区皮内注射组胺、氯喹、内皮素-1诱导)小鼠搔抓行为的变化。在RVM区注射对照病毒和TPH2小干扰RNA病毒特异性减少5-HT能神经元中功能型5-HT含量7d后,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组胺组、氯喹组、内皮素-1组及相应对照组。分别在小鼠接受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100µl);组胺(500µg/100µl);氯喹(200µg/100µl);内皮素(25ng/100µl)后,立刻以5min为一个周期记录搔抓次数,记录30min。免疫组化检测RVM区5-HT能神经元的破坏情况,和脊髓背角5-HT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VM区注射TPH2的siRNA抑制TPH2表达,,可明显减少由组胺、氯喹和内皮素-1诱发的搔抓次数,同时可检测到脊髓背角5-HT阳性表达产物减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受体靶向毁损癌痛大鼠脑干下行易化系统镇痛效应的研究
立体定向引导核磁共振成像活体监测可控性靶向下调脑干下行易化作用在大鼠癌痛中的镇痛研究
催产素易化或诱发瘙痒的外周和脊髓机制
红核TNF-α参与神经病理性痛下行易化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