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研究极轨气象卫星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资料处理方法及其特征,极轨气象卫星在地球上空800-1000公里之间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运行周期约115分钟。由于极轨气象卫星以较快的速度跨越南北上空,其监测资料的信息主要是关于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随空间变化的规律。这种监测资料正好与基于静止卫星及GPS卫星信号的监测资料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 本项目将通过深入分析极轨气象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随空间变化的规律,了解电离层闪烁随纬度空间变化的规律。同时,通过分析不同极轨气象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的差异,分析电离层闪烁随地方时变化的规律。还将极轨气象卫星信号闪烁监测资料的空间信息探测优势与其它监测资料的时间信息探测优势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提高对闪烁体的位置、尺度、运动方向及速度的探测能力。
本项目研究极轨气象卫星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资料处理方法及其特征,极轨气象卫星在地球上空800-1000公里之间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运行周期约115分钟。由于极轨气象卫星以较快的速度跨越南北上空,其监测资料的信息主要是关于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随空间变化的规律。这种监测资料正好与基于静止卫星及GPS卫星信号的监测资料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 本项目首先开发了一套多种卫星资料电离层闪烁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2009年以来广州站的极轨气象卫星信号电离层闪烁监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分析不同极轨气象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的差异,分析电离层闪烁随地方时变化的规律,统计分析显示,上午星(过境时间为地方时的上午及傍晚)的信号闪烁高于下午星(过境时间为地方时的下午及下半夜);2、分析极轨气象卫星轨道路径的电离层闪烁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分析发现:仰角小于25度时,由于多路径效应影响,仰角越低闪烁越严重,且受环境干扰复杂;仰角在25度至85度之间时,随着仰角增大,极轨卫星过境时单位时间穿越的角度范围增大,卫星信号穿刺点速度加快,在统计中出现各级闪烁事例出现比例逐步增多的情况,且主要事例集中于弱闪烁事例;仰角大于85度时,随着仰角增大,卫星信号近似垂直穿过电离层到达接收站,闪烁事例比例逐步减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高精度导航定位研究
基于国产极轨气象卫星数据的北冰洋流冰几何与运动特征提取与分析
极区电离层不均匀体所引起电离层闪烁研究
基于极轨气象卫星与静止气象卫星数据的日尺度地表土壤热通量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