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仪器记录到的最大板内地震,也是建国以来造成破坏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给地震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地震产生的所有现象都会成为我们研究地震成因机理的重要基础依据。因此,以记录原始基础数据为重点的应急性和保护性调查尤为重要。本次地震在地表留下了长达200 km的地表破裂带,详细调查该破裂带的结构特征和地貌响应,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我们将来研究活动构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第一,"将今论古",构造地貌是研究活动构造和识别古地震事件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由于侵蚀和人为的改造,构造地貌的识别存在许多困难。认真总结本次地震破裂的地貌响应特征,对于提高我们识别构造地貌的能力和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破裂的地貌响应记录的大量地震破裂过程的信息,深入研究地震破裂的地貌响应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地震的破裂过程意义深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汶川地震的地貌响应量化研究
汶川地震断层破裂过程联合反演和地震动场模拟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地表破裂(变形)的调查研究
汶川特大地震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