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源近场地震下饱和软粘土地基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7909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8.00
负责人:蔡袁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玲玲,占宏,孙宏磊,胡秀青,曹志刚,曾晨,林刚
关键词:
双向地震饱和软粘土震陷本构模型
结项摘要

本课题利用GDS双向动三轴仪及空心圆柱扭剪仪,针对饱和软粘土地基在浅源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复杂应力条件,通过双向激振循环与随机荷载试验条件来模拟P波引起的正应力、P波和S波耦合产生的主应力轴旋转和不规则大脉冲近场地震波作用,研究具有上述特征的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及震后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双向激振下土体的破坏标准及相应的动强度理论,建立双向激振下土体残余应变及软化模型。通过引入径向循环应力比等参数实现对Hardin-Drnevich模型的修正,建立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粘弹性本构模型。结合双向激振下土体的残余变形、软化模型及Hardin-Drnevich模型对双向地震下软粘土地基的震陷进行分析。通过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取单、双向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场地的土体位移等数据,从而对土体的不均匀震陷结果进行验证。

项目摘要

本课题利用GDS双向动三轴仪及空心圆柱扭剪仪,针对饱和软粘土地基在浅源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复杂应力条件,通过双向激振循环与随机荷载试验条件来模拟P波引起的正应力、P波和S波耦合产生的主应力轴旋转和不规则大脉冲近场地震波作用,研究具有上述特征的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力特性及震后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双向激振下土体的破坏标准及相应的动强度理论,建立双向激振下土体残余应变及软化模型。通过引入径向循环应力比等参数实现对Hardin-Drnevich模型的修正,建立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粘弹性本构模型。结合双向激振下土体的残余变形、软化模型及Hardin-Drnevich模型对双向地震下软粘土地基的震陷进行分析。通过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取单、双向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场地的土体位移等数据,从而对土体的不均匀震陷结果进行验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2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蔡袁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双向激振下饱和软粘土地基抗震可靠度分析

批准号:5090821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潘晓东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开挖条件下饱和软粘土地基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批准号:5160854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纠永志
学科分类:E08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成层饱和软粘土地基大应变固结理论研究

批准号:59679015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谢康和
学科分类:E0905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饱和软粘土的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

批准号:40572156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胡瑞林
学科分类:D0705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