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并取得了海上观测资料和样品,通过参加国际交流促进与国际前沿接轨。系统研究首次确认了陆架区是包括碳在内的多种物质汇,并阐明了作用机制,为解决陆架区是物质“汇”还是“源”这一LOICZ中的关键问题作出了贡献,也为评估全球陆架泥质区作为碳物质汇在JGOFS中的意义提供了新思路。发现了泥质区的物质输送和沉积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并受环流及风暴等动力因素的季节变化控制,涡旋及生物地化凝集过程共同动态地决定着物质分布和沉降,泥质区东西两侧的物质组成及动力结构很不对称。对模式进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得到了新结论和发现,完成论文12篇,5篇发表,4篇接受,达到了预定目标。模式及测年有待加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长江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典型污染物的季节性源汇作用与机制
东部陆架海典型泥质区现代沉积作用机理研究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体及其古环境记录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末端中晚全新世物源及其对洋流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