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业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是区域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重要诱因,构建和完善适合三峡库区的陡坡地农作新模式,控制土壤和氮磷流失,对于库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农作模式和已有保护性农作模式为对照,分析农作模式相关因子(植被覆盖、地面状态指数、地表土壤结构指数、地表和土层土壤氮磷含量与颗粒分布)变化与土壤、氮磷流失变化耦合效应,进一步分析农作新模式相关因子变化特征和周年土壤与氮磷流失动态响应机制,深入分析农作新模式对强降雨产流、泥沙和氮磷流失过程的调节功能,揭示农作新模式控制土壤和氮磷流失的机理,为完善适合三峡库区陡坡地的农作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对农作模式相关因子变化与土壤和氮磷流失动态耦合效应的量化分析,不仅具有研究方法创新,而且对于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农作新模式的完善将为库区陡坡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养分氮磷流失的景观控制机制研究
风化花岗岩侵蚀坡地表层流水流动态及携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太湖上游茶园坡地氮磷流失过程及其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机制
岩溶地区坡地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