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激光系统中相干组束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20513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7.00
负责人:高妍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韬,李朝阳,杨学东,曹兆栋,王立斌,刘栋
关键词:
激光阵列光束传输超强激光相干组束
结项摘要

Both the basic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es expect the laser facilities to offer higher peak power and higher focal intensity.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mited element size, damage threshold, gain bandwidth and so on, the output capability of a single laser beam is restricted greatly.Fortunately, the multi-beam coherent combining technology offers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obtain the higher peak power and higher focal intensity. Aiming at the peak power several tens PW, even EW and the focal intensity 10^23~10^25W/cm^2, this work will procee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intensity laser system, find the factor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coherent combining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ystematic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numerical method, obtain an univers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ultra-intensity laser beams coherent combining, build the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model, thus offer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 means for the schem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coherent combining of ultra-intensity laser beams, and als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unit technology of ultra-intensity laser beams combining. Besides, a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will be set up, and decomposition experiments which a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the simulating and calculation model are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1×2 beams.

众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迫切需要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和可聚焦功率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受限于器件尺寸、损伤阈值、增益带宽等因素,目前单路光束的输出能力受到了极大制约。采用多路光束,通过相干组束的方式来获取更高的峰值功率和可聚焦功率密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瞄准峰值功率数十PW、甚至EW,可聚焦功率密度10^23~10^25W/cm^2的超强激光输出能力,本项目拟从超强激光系统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超强激光系统相干组束的详细解析和数值研究,分解出该系统中可能影响相干组束结果的物理量,给出超强激光系统相干组束的普适计算方法,从而建立该系统相干组束的模拟计算模型,为超强激光系统相干组束的方案设计、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手段,为超强激光相干组束单元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搭建演示实验平台,采用1×2两路组束的方式,进行分解实验,对上述计算方法及模拟计算模型进行评估与优化。

项目摘要

众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迫切需要激光器可聚焦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但受限于器件尺寸、损伤阈值、增益带宽等因素,目前单束光束的输出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采取多路光束,通过相干组束的方式来获取更高的峰值功率和可聚焦功率密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瞄准峰值功率数十PW,甚至EW,可聚焦功率密度10^23~10^25W/cm^2的超强激光输出能力,本项目重点针对相干组束技术在上述系统中应用可能面临的基本物理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相干组束的基本物理过程研究,空间、时间和交叉三类物理量对相干组束过程的影响机制及控制需求的理论建模分析研究,关键物理量的控制方法探索研究三部分内容。通过上述三部分研究工作,本课题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1)完成了相干组束的基本物理过程建模,更为明确地揭示了相干组束的基本物理含义及关键影响因素;2)建立了面向大口径宽带超短系统的模拟分析工具,其中包括大口径、宽谱条件下的波面相关物理量、频谱相关物理量以及交叉物理量的建模,揭示了上述各类物理量对组束结果的影响机制;3) 完成了大口径宽谱超短系统相干组束过程中上述三类物理量的模拟分析及控制需求分析,明确了各类影响因素的控制需求;4)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关键物理量控制方法,并对指向控制、高精度相位检测及控制等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指向控制精度能够优于8μrad,相位检测及控制精度能够达到1/10波长。超强超短系统可获得的聚焦峰值功率密度已有8年没有进一步提升,相干组束技术是目前看来仅有的几种能够进一步大幅提升聚焦功率密度的技术之一,本课题的上述研究成果为相干组束技术实际用于超短超强激光系统输出峰值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设计指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4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9
发表时间:2018
5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DOI:10.6038/cjg2022p0255
发表时间:2022

高妍琦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多孔径波前测量的光纤激光相干组束大气湍流像差校正基础问题研究

批准号:6167520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耿超
学科分类:F05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高功率飞秒激光脉冲相干组束技术研究

批准号:61775223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梁晓燕
学科分类:F050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超短超强激光产生的质子束照相研究

批准号:10575129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张杰
学科分类:A2903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开拓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批准号:10023002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徐至展
学科分类:A22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