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间断若干年后,重新建立细菌光合作用研究的基础。完成两项研究,撰文将在《生化和生物物理学报》上发表。(1)紫细菌载色体(RS601)的结果表明,MV接受电子的部位应介于次级醌电子受体QB和细胞色素b之间,而不应在QA位置,也表明MV接受电子的位置可能因光细菌品系的不同而异;(2)氯乙酸盐对光系统II电子传递有明显抑制,其作用介于抑制电子传递和质子转移两种方式之间。500mmol/L氯乙酸盐对RS601载色体中DCPIPH27MV电子传递无明显抑制。Dixon作图表明对细菌反应中心而言,三氯乙酸盐的解离常数为∞,而OP的解离常数为首1.1×10(-3)mol/L。这表明两种反应中心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本工作为深入开展细菌光合作用的长远目标找下良好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基于CdS和CdSe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深海菌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影响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氮调节系统及其作用方式
紫色非硫细菌处理食品有机废水的高价值物质合成代谢及影响机制研究
叶绿体光系统Ⅱ还原侧电子传递及质子运转的分子机理
光系统II反应中心光破坏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