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红壤(可变电荷土壤)对磷素有强烈的专性吸附能力,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和磷肥的作物利用率都很低,与此同时区域内磷素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区域内农业生产对磷肥的大量需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土壤磷素和磷肥的作物有效性。项目拟采用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与同位素(32P标记)示踪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研究并阐明可变电荷土壤的团聚体中磷素的形态与组成、转化和活化特点,土壤有机磷的转化和活化、微生物生物量磷在调节有效磷库素与作物供应的作用、以及土壤中无机磷和肥料磷的微生物转化与磷素有效性的关系;揭示可变电荷土壤中磷素的微生物转化过程和活化机理,探讨提高强固磷红壤中磷素的有效性途径,为红壤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我国农田土壤磷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组及其解磷机制的研究
有机酸与磷在可变电荷土壤及矿物表面的竞争作用
生物质炭对海南可变电荷土壤N转化影响研究
施肥对马铃薯酸性土壤磷素利用与转化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