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27308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6.00
负责人:史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复旦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红,丁俊杰,廖元贵,朱默,侯方华
关键词:
发育脑瘫运动功能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结项摘要

There will be a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among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base on different types or extent. So, having a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ss of motor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s on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field..Applying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in disease progression can help to set up different outcome model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judgment on the best intervention timing and effect base on the fitting curve. Currently, this method i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golden standard for the study of disease outcome.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data from more than 40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a long-term follow-up according to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assessment used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en we explicitly figured out the various growth degrees on gross motor and fine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y using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Still, we also found out influences of the perinatal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symptoms,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vention status which might ha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tor function..This study can not only give help to the early prediction for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motor function, but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king a rehabilitation plan, evaluating the effects and developing governmental well-being policy.

脑瘫患儿类型或程度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科学地描述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进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应用于疾病进展研究可以构建不同疾病的转归模型,根据拟合曲线可为临床判断最佳干预时机和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疾病转归的金标准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常用的运动功能评价指标对400余名脑瘫患儿进行长期跟踪评估,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明确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进程以及围产期高危因素、伴随症状、干预状况对运动功能发育转归的影响。通过本研究,除了可以早期预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结局,还可以为康复计划制定、效果评价以及政府制定相关福祉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一)课题介绍:脑瘫患儿类型或程度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本研究采用国内外常用的运动功能评价指标对脑瘫患儿进行长期跟踪评估,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明确不同程度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进程以及高危因素、伴随症状、干预状况对运动功能发育转归的影响。(二)研究结果:1、以437名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明确了五个GMFCS级别的粗大运动发育极限区域有着明显的差异,GMFCSⅠ级和Ⅱ级儿童运动发育速率明显快于Ⅲ级和Ⅳ级儿童,与加拿大和荷兰数据相比Ⅰ级和Ⅱ级儿童运动发育极限值明显较低。2、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536名痉挛型偏瘫患儿进行评估,分别测定以患侧和对侧为主导的FMFM分值,采用Stable limit模型和Decline模型拟合对侧和患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对侧FMFM极限值为73.4分,明显高于患侧的64.0分,患侧FMFM值在到达极限呈现逐下降,幅度约为12%。3、130名6~18岁脑瘫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显示GMFCS-ER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分析了158名7~18岁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分级(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问卷得分、伴随症状(智力、言语、视听觉、癫痫)、干预状况等,发现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功能水平越低日常生活能力也随之降低,脑瘫患儿手功能级别的高低对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三)研究结论:1、国内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发育进程与脑瘫康复普及程度更高、开展时间更长的国家数据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轻度脑瘫儿童的持续康复干预。2、痉挛型偏瘫患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极限低于对侧,到达极限时间晚于对侧,并且在到达极限后呈现逐步下降趋势。针对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应该充分重视两侧功能发育的特性。3、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对学龄期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分级,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4、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分级相关,加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是提升他们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手段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3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史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脑瘫儿童皮层语言网络发育:基于fMRI的横断和纵向跟踪研究

批准号:8190173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衡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门槛模型的生猪市场整合测度、影响因素及政策效应研究

批准号:7150303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潘方卉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暗示性运动记忆优势效应: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批准号:3180091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开云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水介质非线性声学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批准号:1120405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时洁
学科分类:A23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