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族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世居高原群体,其生长发育水平和生物学年龄与平原群体有较大不同,具有突出的高原适应性人类学和遗传学特征。本研究是在得到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多项地方基金资助课题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海拔的世居藏族、高海拔的移居汉族、平原世居汉族和平原移居藏族等群体的人类学体质特征进行比较,拍摄手腕部和膝部X线片,评价生物学年龄的差异,检测与骨发育及代谢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分别采用RFLP、SSCP或SNP的方法分析与骨发育以及低氧耐受相关的候选基因多态性,采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探讨表型与基因间的关系,筛选高原群体特有的适应高寒低压缺氧环境体质特征的候选功能基因,探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对高原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为高原条件下的自然选择、遗传适应以及高原低氧耐受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高原藏族群体的健康保健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西藏藏族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世居高原群体,具有独特的体质特征,生长发育水平滞后于平原群体,在遗传结构上,藏族既有其独特之处,也有与内地其它民族相似之处。本项目通过对西藏两个地区藏族人群体质特征的候选基因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CYP17基因酶切后可以产生3 种基因型即A1A1,A1A2 和 A2A2;CYP19基因酶切之后得到3种基因型即:AA型、AG型及GG型。两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2)ERα基因酶切可区分出3 种基因型: PP 型,Pp 型,pp 型;Cbfα1基因酶切多态性结果GG型,GT型,TT型;NOS3基因的BanII酶切多态性结果GG型,GT型,TT型;HIF-1α基因的Aci I酶切多态性结果。三种基因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检验,观察数与预期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3)IL-1Ra基因其多态性分布与其他人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 I L - 1 R a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4)白介素1β基因+3953C/T基因频率分布与德国、西班牙人、高加索人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位点以C等位基因为主,其SNP分布与其他种族之间存在差异。以上结果不仅对加强边疆建设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对人类学、遗传学和高原医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而且对提高藏族群体的健康水平及进藏人员的保健具有实际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高原缺氧对西藏藏族体成分的影响
西藏高原藏族血红蛋白特异性的研究
基于新一代测序的藏族高原适应性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
高原藏族人群肤色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