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电容传感的人-智能假肢-环境感知运动融合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91648207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资助金额:300.00
负责人:王启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何际平,段小洁,郑恩昊,汤戎昱,黄岩,麦金耿,朱金营,许东方,冯仰刚
关键词:
智能假肢感知运动融合柔性电容传感
结项摘要

A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intelligent powered lower-limb prostheses greatly extents the mobility of the amputees in their daily living. The key issue is how to realize human prosthesis sensori-motor integration in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 In this project, we firstly propose a flexible capacitive sensing method to recognize human locomotion intent.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sensing approaches by freeing human skin from contacting to metal electrodes. Then we design and construct a knee-ankle-foot prosthesis with compliance adaptable joints. By combining the flexible capacitive sensing system and the prosthesis, the amputee can perform natural ambulation on various terrains and realize autonomous adaptation to gait transitions. Extensiv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human-prosthesis integration system on redonning the socket, long-time usage and random gait transitions. More than 20 amputee subjects are going to be recruited for the experiments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rosthesis by analyzing metabolic cost, gait symmetry and total work during different gaits. To further extent the study, we make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peripheral nerve based interface for tactile compensation and evaluate its influence on gait characteristics.

作为共融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典型代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与人和环境的有效融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首先突破传统的生物信号来源,创新性的探索电容传感在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中的机理和假肢控制中的应用,实现柔性可延展的电容传感测量前端,使残疾人的皮肤不接触金属电极,克服现有生物信号测量方法的局限,并保证稳定测量的同时不干涉残疾人运动。其次,研制一款具有柔性可控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智能动力下肢假肢,研究在不同的地形下依靠运动意图识别的决策实现对智能假肢的控制,以实现残疾人稳定流畅的行走;实现当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时,运动意图识别算法和假肢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最后,开展样本量不少于20人的残疾人穿戴实验,研究膝-踝智能假肢在多种地形和不同行走速度下行走对残疾人运动能耗、步态对称性、假肢功耗等关键性能的影响。此外,探索基于外周神经接口的触觉补偿机制及其对下肢残疾人步态性能的影响。

项目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国际机器人研究前沿,围绕人-机-环境共融的机器人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开展研究。作为共融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典型代表,智能下肢假肢与人和环境的有效融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实现智能假肢领域的人-机器人共融,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设计更为仿生的智能下肢肢体,以及利用生物信号来识别人的运动意图以期流畅地控制智能假肢。.针对这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瓶颈问题,本项目首先突破传统的生物信号来源,创新性的探索电容传感在人体运动意图识别进而控制假肢中的应用。为了克服现有生物信号测量方法的局限,实现柔性可延展的电容传感测量前端,保证残疾人的皮肤不接触金属电极,避免汗液对测量系统的影响,并保证稳定测量的同时不干涉残疾人运动。研制一款具有柔性可控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智能动力下肢假肢,探索在不同地形下依靠运动意图识别实现智能假肢控制,以满足残疾人稳定流畅的行走;实现当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时,如重新穿戴假肢、长时间穿戴智能假肢、随机步态等,运动意图识别算法和假肢控制算法的自适应。从而实现人-智能假肢-环境的感知运动融合。同时开展残疾人穿戴实验,研究在多种地形和不同行走速度下,膝-踝智能假肢对残疾人新陈代谢能耗、步态对称性、系统功耗等关键性能的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智能动力下肢假肢研究所涉及的动态行走机理、关节仿生与机构设计、人体运动意图识别、肢体运动康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人体运动机理及实现人与智能动力假肢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关键理论和核心方法,从而为重大研究计划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成为标志性成果之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3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4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DOI:10.3969/j.issn.0255-8297.2020.01.002
发表时间:2020
5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王启宁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00508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神经可塑性的人-智能下肢假肢融合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533001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龙
学科分类:F0306
资助金额:28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基于周边智能环境的人体运动行为感知理论与方法

批准号:6160152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关秋菊
学科分类:F0104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神经信息和力触觉感知的智能假肢关键问题研究

批准号:6110420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徐宝国
学科分类:F0309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城市复杂环境智能驾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U1709217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刘生
学科分类:F0303
资助金额:20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