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声学探测技术的北黄海海底麻坑群成因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606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1.00
负责人:刘晓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唐秋华,陈义兰,董立峰,王方旗,周其坤,杜星
关键词:
声学底质分类麻坑浅层气北黄海海底地貌
结项摘要

The seabed pockmark group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during the Multibeam survey in 2011.Pockmark is a special submarine landform, it might be a sigh of gas hydrate and oil, or might be associalted with seabed circulation and sea-level change. The North yellow Sea is a key area for the marine- land interaction of the east China Shelf since late Pleistocene that recording 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f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fluctuation, and the tidal wave system. Therefore, This study choose the seabed pockmark group of the North Yellow Sea as the object, though high-resolution multi-beam, sub bottom profiling,seismic profiling, and acoustic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 sampling analysis and age determination,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y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ckmark groups, reveal its relations with submarine shallow gas, shallow layer structure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genesis and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seabed pockmark group of north the Yellow Sea, as well as its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

北黄海海底麻坑群是在2011年的多波束海底地形调查中首次在北黄海发现的大面积海底麻坑地貌,麻坑是一种特殊的海底地貌类型,既可能为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存在的标志,也可能与海底环流和海平面变化相关,北黄海所在的位置是晚更新世以来我国东部陆架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记录着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以及潮波系统等重要的科学信息。为此,本项目选择以北黄海海底麻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多波束、浅地层剖面探测和地震剖面探测等多种声学手段,以及声学底质分类技术,结合沉积物取样分析和年代测定,对麻坑群的形态和沉积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揭示其与海底浅层气、浅层构造和水动力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探讨北黄海海底麻坑群的成因、形成年代和在现代水动力作用下的演化规律。

项目摘要

本研究项目以北黄海海底麻坑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波束水深数据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的提取和精细化处理,结合水深、地形坡度和后向散射强度的变化准确界定了麻坑的轮廓,识别出圆形、椭圆形、拉长型麻坑共282个,并在ArcGIS软件中对麻坑的形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麻坑的平面规模大深度小,其原因与地层中形成麻坑的游离气体浓度较小有关;麻坑的长轴优势走向为ENE-WSW、NNE-SSW,底流对其形状的塑造起了较大作用;部分麻坑形成串珠状的麻坑链,其排列方式受到海底古河道、古泻湖等沉积地层结构的控制。本研究还选取了典型麻坑区利用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等声学调查工具和沉积物取样装备对麻坑群进行了现场调查,获取了麻坑内外沉积物的声学特征、沉积物特征和海底生物特征,对海底麻坑的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查明了声学气烟囱、气通道、羽状流等研究区海底麻坑流体活动的证据,并在沉积物中发现了草莓状黄铁矿和碳酸盐胶结现象等指示含甲烷流体活动的生物特征和矿物微观特征,证实了海底麻坑的成因与海底流体渗漏有关,且麻坑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同时还对比了海底麻坑内外海底沉积物特征和底栖生物特征,发现海底麻坑内部黑色强声学反射斑点为密集发育的底栖生物和贝壳碎片所致,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测年结果,阐述了海底流体活动对海洋沉积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影响,完善了浅海陆架海底流体渗漏和麻坑的成因机制,为深入研究陆架浅水区海底麻坑的成因和中国东部近海沉积过程、沉积环境提供了科学证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2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4.015
发表时间:2019
4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DOI:10.11949/0438-1157.20201260
发表时间:2021
5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DOI: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5.022
发表时间:2021

刘晓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麻坑地貌硫酸盐—甲烷界面特征及成因气体类型研究

批准号:4140605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曹超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声学遥感探测海底热液羽状流的基本特征研究

批准号:40706038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唐秋华
学科分类:D060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高孔压作用下海底边坡中麻坑和液化机理研究

批准号:5187914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张建红
学科分类:E090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建南盆地泥火山和麻坑群的形成机理及差异性地貌的成因

批准号:4167605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孙启良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7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