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who can solve complex problems in knowledge economy era,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talent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ssues existing i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clarify three key mechanisms of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1)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ansition from research knowledge to curriculum knowledge, 2)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teacher to student, 3) the impa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on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research will put forward the conceptual model based on theories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nd curriculum, and then apply an mixed research design to test and improve the models. This research aims to open the "black box"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大学跨学科教育模式已成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学界对跨学科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课题试图从知识的转化和传递机制为切入点,厘清跨学科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三个关键机制:一是跨学科知识转化为本科教育课程知识的机制,二是跨学科知识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传递和习得机制,三是跨学科本科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复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影响机制。. 研究将通过知识社会学和课程理论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概念模型,再基于定量和定性混合设计的实证研究检验和优化这一概念模型。本课题研究旨在打开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黑箱”,为全面深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能创新性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本科跨学科教育模式已成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跨学科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人才还有很多基本的理论和科学问题尚未解决,譬如跨学科教育模式究竟是什么,不同学科知识如何通过再情境化成为本科生的课程,如何内化成为本科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国内外高校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有什么创新性实践,跨学科教育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是什么等等。本研究以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上述基本理论和科学问题,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研究自2018年1月开始。到目前为止,按照研究进度安排开展了理论分析、实证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已完成的理论分析包括:(1)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认识跨学科以及跨学科课程的内涵和特征,(2)从认识论角度剖析了当下盛行的学习成果导向对本科教育的影响,(3)初步形成了(跨)学科、编码、传递、学习成果为理论链条的本科跨学科课程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工作:(1)利用“中国大学生学习和发展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高校、专业的跨学科课程授课情况,以及学科知识特性、院校特征、师资、学生特点对跨学科课程的影响;(2)利用“清华大学本科生学习和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跨学科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3)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比MIT和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分析影响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文化、制度因素;(4)初步建立了包含中美顶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课程数据库。.上述研究结果已经形成了7篇学术性文章。其中5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教育研究》(本领域中文顶刊)上发表,1篇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20届年会上口头报告,另1篇尚在审稿过程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不确定失效阈值影响下考虑设备剩余寿命预测信息的最优替换策略
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团队知识创新研究
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与科学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面向知识关联整合的大学跨学科团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成本构成分析的研究型大学教育成本管理效率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