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是陆地表层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的核心,两者相互耦合,同时均受环境因子和植被变化的影响。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和森林年龄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已成为国际上区域尺度碳源汇估算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国内外尚未开展在区域尺度上综合评价植被恢复的固碳效益和同时带来的水循环变化的研究。本项目以近30年来森林植被恢复明显的鄱阳湖流域吉安市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技术跟踪植被恢复动态和森林年龄变化;探讨碳水耦合循环机理及其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减小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对模拟精度影响的算法;采用不同尺度的观测资料,优化确定机理性生态模型参数;通过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地表与大气间碳和水交换量,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阐明植被恢复带来的区域固碳效益和相应的水循环变化。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全面评价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鄱阳湖流域蒸散发对植被恢复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
鄱阳湖典型流域水沙过程对植被格局的响应
基于水热耦合的鄱阳湖流域植被恢复对水文过程的调节机制
流域年平均流量和枯水径流对森林恢复的响应—以鄱阳湖九剧水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