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加内蒙古草原和华北平原农作物的观测和收集分析了有关的气象,水文和生物学资料,建立和改进了陆地表面的物理传输和植物生理生态过程:如雪盖模型,光合作用参数化,光合同化物分配等过程的方案,构成了一个新的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双向包馈模式(AVIM),编制了全球植被功能性分类图和相应的物理和生理特征参数集。这种包含植被大气双向反馈机理的模式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应用AVIM于中国东北样带和青藏高原的研究,显示了模式对地面通量和植被生长的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和对水分、温度梯度的敏感性模拟能力,新的AVIM已加入国际生态系统模式的比较计划,完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与大气碳交换的估算。已完成论文5篇,参加4次国际学术会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生态补偿区域划分与标准核算--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陆地生态系统年际变化对短期气候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一个植被-气候耦合模式的建立和全新世大暖期模拟研究
气候和生态系统翻转/突变点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陆地生态系统的微气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