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海水中镍的形态及生物可给性对浮游植物吸收尿素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609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7.00
负责人:黄旭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爱芬,林路秀,张明强,黄泱,刘凤娇,陈丽惠
关键词:
浮游植物演替生物可给性尿素
结项摘要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abnormal events in coastal ecosystem of China are rapidly increasing, which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nutrients in seawater. And the uptake of urea ma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coastal waters. Urease which adopts nickel as an essential cofactor, is a key enzyme for usage of urea by phytoplankton. The large portion of dissolved nickel is organometallic in coastal waters, while its bioavailability for phytoplankt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organic form, so the speci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nickel could be potential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growth of some phytoplankton species. Based on the dynamics of urea and nickel in coastal seawater, laboratorial experiments and filed studies will be integra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ynamics of nicke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urea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And the mechanism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s variation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urease activity. After all, the results may help us understanding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nickel and nitrogen,and the interferential effects for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我国近海海区生态系统异常现象的发生频率、强度都在快速增加,这均与海水中营养盐变化密切相关。尿素作为氮营养盐的重要部分,能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浮游植物需要通过脲酶利用尿素。镍是脲酶的辅助因子,其在尿素被浮游植物吸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海海水中的溶解态镍大部分为有机结合态,而浮游植物一般仅能利用离子态镍。因此镍的形态和浓度会对其生物可给性造成影响,它可能是某些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尿素的限制因子。本项目将根据近海镍和尿素的变化特点,结合室内受控实验和现场调查研究,阐述镍在海水中形态变化引起的生物可利用性差异对浮游植物吸收尿素及其群落结构影响,并试图从脲酶动力学上解释其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促进我们了解近海镍、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干扰效应。

项目摘要

镍是脲酶的辅助因子,其在尿素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镍的形态和浓度会对其生物可给性造成影响,它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本项目围绕既定研究方向和目标开展工作并取得较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实验室内模拟实验表明:尿素为氮源下,低浓度的Ni会促进浮游植物生长;且在相同条件下,甲藻优于硅藻。甲藻对Ni的耐受能力(EC50)强于硅藻,尿素氮源下的浮游植物其对Ni的耐受能力强于硝态氮。尿素会促进浮游植物吸收和吸附Ni,但腐殖酸类有机氮会显著抑制浮游植物对Ni的吸收和吸附。浮游植物可以通过分泌亲水性的硫醇类小分子有机物促进对痕量Ni离子的吸收与利用,也可通过释放大分子量的疏水性有机物抵制环境中较高浓度Ni离子的毒害。以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为示范区,分析了近海海湾内Ni的浓度,形态分布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现场调查研究和围隔实验表面,尿素和Ni可能是影响近岸甲藻及鞭毛类浮游植物增多的重要原因,揭示了Ni在近岸海水中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中的作用。此外,本项目在完成既定研究内容之外,还尝试了富营养化、胶体等环境变化对微量金属生物可利用的影响,目前已取得部分进展,有望在项目后续研究中获得好的成果。该项目为近海浮游植物演替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也为近岸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3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4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黄旭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食用贝类中TBBPA的生物可给性以及赋存形态对其影响研究

批准号:2160704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向明灯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元素形态与生物可给性的研究

批准号:29775030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单孝全
学科分类:B0406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北部湾近海工程疏浚磷释放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批准号:4146600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蓝文陆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中式饮食习惯下食品中汞的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研究

批准号:21207046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汪光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