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是晚第四纪活动强烈、大震频发构造地带,近期发生了8.0级汶川强震,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为其中大型断裂之一,2008年6.1级攀枝花地震和2010年元谋5.1级地震均发生在其上;同时,该断裂为川滇块体内部构造,其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震。该断裂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其北侧的安宁河断裂活动关系如何,包括它在川滇活动块体运动中与其东侧的径向断裂带活动差异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受控盆地第四纪演化特点、及跨断层构造地貌、形变分析与对比研究薄弱,有必要开展该构造性质的研究,查明元谋-昔格达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包括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滑动速率时空变化及活动分段、古地震复发特征等,分析断裂活动性与强震之间的关系,厘定其在块体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依据构造应力,初步探讨青藏高原东缘晚第四纪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评价该带上未来大震的危险性。
位于南北地震带南西缘的元谋-昔格达断裂为青藏高原东缘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边界断裂,其上尤其北段曾发生过多次中强震,如发生在北段的2008 年 6.1 级攀枝花强震和中段的2010年5.1级地震等。有关该构造带晚第四纪最新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滑动速率时空变化及活动性分段、古地震复发等内容的研究对认识断裂活动性与强震之间的关系、地貌形变特征、其在块体运动中的协调作用、以及该带上未来大震的危险性分析意义重大。.结果如下:.(1)元谋-昔格达断裂活动方式总体表现为早第四纪时期的逆冲运动和晚期的左旋走滑为主的局部挤压或张剪活动。.(2)依据断裂带上露头剖面揭示的断面切错地层年代和探槽方法揭示的相关测年数据表明,断层江边以南最新活动时间在6.92±0.70ka-8.68±0.94ka之间,为全新世早期活动,大致在龙川江T1阶地形成之前。断裂带江边以北,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 B.P.。.(3)经断层切错地貌面分析,江边以南,断层自 (20.82±2.12)ka以来,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96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2mm/a;江边以北,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mm/a,垂向速率为0.034~0.10 mm/a。.(4)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江边以南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应不小于8.68±0.94ka;江边以北,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1.2万年或更短。.(5)以元谋断裂带新生代地层内发育的构造透镜体、剪节理、张性裂隙等形迹组合及其发育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吴氏网下半球赤平投影、节理玫瑰花图及张性裂隙性质分析等研究方法,推测元谋-昔格达断裂自晚新生代以来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和晚期(元谋运动后)的NNW-NWW向水平主压应力场作用,并发生了不同期次的活动方式。其中,晚第四纪时期,断裂南段在较强的NW-SE向水平主应力和来自北侧的NNW-SSE水平方向挤压的综合作用下,北段以近SN向主应力作用下,通过强烈的走滑、局部兼倾滑作用,改变了该构造带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并确立了表现的构造形迹、地貌。.(6)主应力场方向改变,根本上改变了断裂带的活动方式,由北段伸展作用明显,在中段则突出了左旋走滑特征,以及南段的整体抬升,整体活动上响应了川滇块体的南东向运移,对块体南东向运移导致滇中次级块体强烈应变具有贡献性的协调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格雷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甘孜-玉树断裂西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昔格达半成岩的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第四纪平原区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
青藏高原北部两条大型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时间变化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