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境多样独特和生态脆弱的滇西北怒江峡谷区域,开展直翅目蚱总科昆虫及其生境适应选择研究。联系蚱类生境类型,综合分析蚱总科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局、形态性状和染色体特点,探讨蚱类昆虫对生境响应的表达,及其对多样性生境的适应分化和选择趋向。主要研究内容有:蚱总科昆虫系统分类与区系分析;不同生境蚱类组成比较,包括各生境蚱类物种结构及分布格局、生境代表种的形态性状分析;特有种染色体C-带核型及染色体在生境分化选择的意义;蚱类昆虫生境适应与生境选择机制探讨等。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丰富滇西北怒江峡谷分布的蚱总科昆虫物种资料,为昆虫在生境适应与生境选择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在云南怒江峡谷区域,开展蚱总科(Tetrigoidea)分布调查及系统分类,记载蚱总科昆虫有4科16属59种。其中,股沟蚱科(Batrachididae) 1属1种,刺翼蚱科(Scelimenidae) 6属10种,短翼蚱科(Metrodoridae) 2属10种,蚱科(Tetrigidae) 7属38种。科、属、种分别占云南省的66.7%、42.1%和25.5%。区系分析表明,怒江地区蚱类特有种有11种,其中7种仅限于怒江峡谷分布。蚱总科区系特点是组成相对简单,以东洋区成份为主,大多数蚱类包括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但特有种相对偏少。依据蚱类占据生境状况,可将云南怒江的蚱总科昆虫划分为3大类:广生境分布型,即生活于3种以上生境的蚱类;狭生境分布型是指生活在2-3种生境之内的蚱;单生境分布型的蚱类昆虫仅在单一生境分布。怒江峡谷主要生境代表性蚱类如(1)河滩生境:眼优角蚱Eucriotettix oculatus (Bolivar)、云南瘤蚱Thoradonta yunnana Zheng;(2)草坡生境:贡山柯蚱 Coptotettix gongshanensis Zheng、苍山柯蚱Coptotettix cangshanensis Zheng, Nie et He;(3)农田生境:钝优角蚱Eucriotettix dohertyi (Hancock)、印度柯蚱Coptotettix indicus Hancock;(4)森林生境:白须拟科蚱Cotysoides albipalpulus Zheng et Jiang和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 bispinosus (Dalman)。完成蚱总科3科7属13种昆虫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包括染色体数目、组式、性染色体位次、C带核型和异染色体含量等。结果显示,蚱总科昆虫染色体2n(♂)=13,所有种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XO型。染色体组式有两类,大多数是4L+2M+X,庭蚱属(Hedotettix)则为3L+3M+X。异染色质含量的在种间差异明显,在15.01-43.37%之间。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含量种间差异性较大,在15.53-51.28%之间。在这些种类中,有8种出现端带,一些蚱还存在B染色体。总之,蚱类昆虫染色体数目少,而且组式相对稳定,染色体具有保守性。命名发表蚱总科昆虫新种17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广西十万大山蚱总科昆虫及其生态适应特性
中国蚱总科昆虫分子系统学和进化研究
中国蚱科(TETRIGIDAE)昆虫的研究
云南蚱总科区系分类与分布格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