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对石墨烯等碳基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以增强其水溶性,改变表面电荷性质和表面形态;利用聚酰胺-胺(PAMAM)具有的纳米结构模板和分子容器作用,合成低Pt含量或非Pt的多元金属核-壳结构的树形分子纳米复合物(DNCs);并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钛(TNAs/Ti)等电极基底材料上,将功能化修饰的石墨烯、DNCs、过渡金属取代多金属氧酸盐(TMSP)等组分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多层纳米复合膜;用XPS、SEM、TEM、EDS、AFM、UV、EQCM、XRD等表征膜的组成、表面形态;研究复合膜对低碳醇类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探讨催化作用机理,丰富石墨烯、PAMAM、POMs等材料的应用研究领域,为研发新型高效、低成本、抗毒化的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提供理论及科学实验依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污染排放低、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但限制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是催化剂Pt系贵金属,价格昂贵,而且在催化甲醇氧化过程中容易被中间产物毒化,稳定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该项目在国家基金(NO. 21171037)资助下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主要内容如下:(一)引入多金属氧酸盐(POMs)设计合成复合膜催化剂,显著改善Pt(Pd)金属催化剂抗CO毒化性能。由功能化的水溶性石墨烯与POMs组分用LBL法自组装成膜后负载铂(钯)金属纳米粒子,构成Pt(Pd)/POMs-GNs复合膜催化剂,膜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复合膜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和抗CO毒化性能。(二)形貌控制合成Pt(Pd)金属催化剂,提高贵金属有效利用率,降低贵金属用量及催化剂成本。对石墨烯表面有目地进行功能化修饰或改性,以调控负载其上的活性中心组分铂(钯)粒子的形貌及分散性,显著提高贵金属的利用率和催化效能。(三)设计合成电光协同响应催化剂,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将光敏性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结合共同作为载体,用于负载铂(钯)金属粒子,实现外部光源照射下良好的电光协同催化效应,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总之,该项目研究以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提升、合成成本的降低及方法的简化为主线,以2D平面结构的石墨烯作为催化剂载体材料,选用结构特殊的水溶性高分子(PDDA、PEI、PAMAM、Chitosan、Cyclodextrin等)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修饰改性,有效控制Pt(Pd)纳米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形貌及分散性,提升Pt(Pd)纳米粒子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在 Pt(Pd)/石墨烯复合物中合理有效引入具有优异氧化还原性能的POMs及光电特性的TiO2, Cu2O, ZnO, SnO2等第二组分,构筑多组分催化剂,发挥组分间协同催化效应,显著改善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和抗毒化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合成的系列复合物(膜)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商品化的Pt(Pd)/C催化剂及其他新近文献报道的类似催化剂,其中复合物Pt/G4/GNs、Pt/CS/GNs、Pt/TiO2/GNs、Pt/ZnO/GNs等的催化活性高于1000 mA mg-1。项目研究为研发新型高效、低成本的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及科学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Synergistic effect enhances the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in platinum nanoparticle-suppor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brid nanozymes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glucose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功能氧化物/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催化性能研究
基于辐射氧化“刻蚀”法制备“智能”多孔氧化石墨烯复合膜
基于置换反应制备铂基合金纳米树突/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生物活性玻璃/石墨烯纳米复合膜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