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是我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珠江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但是受海洋工程施工、渔业过度捕捞、栖息地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其种群数量持续减少。中华白海豚繁殖生物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们对于这一珍稀野生物种实施更为有效的保护,而种群复壮、增殖就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立即开展中华白海豚种群增殖尤其是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本项目将对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采用非损伤性取样及应用搁浅死亡样本,分析珠江口野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殖发育特征,评估其繁殖群体构成,通过同其它海洋鲸豚类物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组织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种群生存策略。与此同时,结合生殖系统病理学、病原学研究结果和已有的遗传学、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结果,分析对中华白海豚生殖力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探讨种群复壮的能力,并制定中华白海豚种群增殖的管理对策与方法。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在1988年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哺乳动物。本研究对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珠江口野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殖发育特征,评估其繁殖群体构成,通过同其它海洋鲸豚类物种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组织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繁殖生物学方面的种群生物学信息。与此同时,结合生殖系统病理学、病原学研究结果和已有的遗传学、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结果,分析对中华白海豚种群增殖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探讨种群复壮的能力,并制定中华白海豚种群增殖的管理对策与方法。 .主要结果:.(1)以睾丸和附睾中是否存在精子作为判断雄性中华白海豚性成熟的标准,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特征,发现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和附睾的组织学结构与未成熟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测量样本睾丸的两个形态参数:生精小管直径和生精小管的相对面积,得到性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直径为(118.3±12.8)μm,生精小管相对面积为0.52;未成熟个体的生精小管直径(47.4±3.5)~(60.3±6.0)μm,生精小管相对面积为0.27~0.40。.(2)以14头(9雄,5雌)珠江口水域成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外部形态、颅骨和肢带骨的69个变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雌雄个体在形态学方面的差异,比较了不同水域中华白海豚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域性形态学分析。以了解中华白海豚形态学的地理差异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外部形态指标中,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在外部形态上雌雄没有显著差异,两性在颅骨和肢带骨中各有一组变量有所差异,大部分指标雌性大于雄性。本研究为今后建立以骨骼为基础的性别辨别函数奠定基础。.(3)对在珠江口水域搁浅死亡的74头鲸豚类进行了寄生虫检查,在5种鲸豚类中检出3种线虫、1种绦虫和1种棘头虫。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感染了中华白海豚、江豚和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其中瓶鼻海豚感染最严重。.(4)珠江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于厦门群体的,在遗传结构方面,从基于杂合度和基于单倍型频率的角度分析,珠江口与厦门群体没有产生显著分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适用于带中段并联电抗器的电缆线路的参数识别纵联保护新原理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变化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摄食鱼类种群的影响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遗传结构与健康状况分析
粤东中华白海豚种群历史变迁与驱动力研究
中华白海豚种群遗传变异格局及保护管理单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