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退田还湖"后,鄱阳湖新增水面800多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45亿立方米。但区内人与自然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的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好退田还湖造成的人均耕地减少和移民生计问题,必须挖掘单退和双退圩堤内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因此,如何在保障湖区防洪安全的同时,兼顾经济的发展,寻求堤垸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改变河、湖洲滩湿地利用方式,成为鄱阳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重建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管理机制研究
鄱阳湖、洞庭湖区白鳍豚和江豚数量、活动及栖息地研究
城市化的洪灾风险效应及适应性风险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