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铁矿的磁学机理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7407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0.00
负责人:刘青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姜兆霞,胡鹏翔,葛坤朋,段宗奇,刘建兴,刘志锋,苏凯
关键词:
化学剩磁沉积剩磁含铝赤铁矿环境磁学
结项摘要

Hematite, the most stable iron oxide, carries significant magnetic inform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paleomagnetic studie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paid a lot of attentions on hematite, the Al substitu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hematite was often ignored, thus leading to great ambiguities in interpretation. Therefore,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have not been well resolved, and need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studies on hematite: 1) the complex rock magnetic mechanism of Al substituted hematite (Al-Hm); and 2) the acquisition mechanism for the 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of Al-Hm. Therefore, this project aims to extend the past studies mostly on pure-hematite, and will conduct more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l-Hm by comparing the synthetic Al-Hm in the lab with the red bed samples in china. The two main topics are: 1) Discriminating and quantitating Al-Hm by linking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synthetic conditions for Al-hm; and 2) Determining how Al-Hm acquires the detrit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DRM) and chemic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CRM), and how DRM and CRM response with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Then, these simul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paleomagnetic results of typical red beds in southern china. This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agnetic information of red beds, and provides sound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of paleomagnetic studies.

赤铁矿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铁氧化物,其记录的磁性信息在气候环境演化与古地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前人已经对赤铁矿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通常忽略了自然界中赤铁矿晶格内的铝替代问题,造成多解性。因此,对于赤铁矿的磁学研究还存在诸多基础问题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1)含铝赤铁矿复杂的岩石磁学机理;2)含铝赤铁矿天然剩磁的获得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将突破过去基于纯赤铁矿构建的相关磁学理论,拟采取实验室合成手段,对合成的含铝赤铁矿的磁性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系统地研究含铝赤铁矿的性质与合成条件的相互关系,确定识别与定量化研究含铝赤铁矿的方法;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含铝赤铁矿获得沉积剩磁和化学剩磁的机制,建立这两种剩磁与外加磁场的定量化关系。最后将实验模拟结果与我国典型红层的磁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为正确解释红层携带的磁学信息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古地磁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思路。

项目摘要

赤铁矿是自然界中最稳定的铁氧化物,其记录的磁性信息在气候环境演化与古地磁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前人已经对赤铁矿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通常忽略了自然界中赤铁矿晶格内的铝替代问题,造成多解性,对于赤铁矿的磁学研究还存在诸多基础问题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主要包括:1)含铝赤铁矿复杂的岩石磁学机理;2)含铝赤铁矿天然剩磁的获得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突破过去基于纯赤铁矿构建的相关磁学理论,采取实验室合成手段,对合成的含铝赤铁矿的磁性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主要成果为:1)系统地研究了含铝赤铁矿的性质与合成条件的相互关系,确定识别与定量化研究含铝赤铁矿和针铁矿的方法;2)深入研究含铝赤铁矿获得化学剩磁的机制,建立其与外加磁场的定量化关系;3)将实验模拟结果与我国典型黄土/古土壤样品的磁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利用磁学指标进行古降水反演的方法;4)对华南重磁化红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厘定了其重磁化机制,并提出了对化学剩磁和沉积剩磁进行鉴别的模型,为正确解释红层携带的磁学信息提供理论依据,丰富古地磁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思路。受本项目资助,共发表22篇论文,其中国际SCI论文21篇,国内核心1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刘青松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77377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U143225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7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2140713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407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3096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35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8147308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570240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9.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903282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74036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北疆黄土磁学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

批准号:4140215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陈渠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结晶剩磁实验研究及其古地磁学意义

批准号:49974013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潘永信
学科分类:D04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鄂尔多斯高原全新世风尘赤铁矿浓度及其古环境意义

批准号:4190738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赵爽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异珊瑚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批准号:48770085
批准年份:1987
负责人:林英铴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1.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