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稻-油轮作系统产量差及其形成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90142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邓南燕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群体质量基因环境措施
结项摘要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ivation practices in Yangtze River Valley, providing important guarantees for China’s food and edible oil security. At present, the yields of rice and rapeseed are both stagnant and even decreasing. By exploring ways to narrow down yield gaps, and improve the total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t is conduct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estimation of yield gaps was generally carried out with a single crop. The analysis of yield gaps at a system level was less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 for yield gap formation is unclear. This study aims to use Global yield gap atlas (GYGA)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model (APSIM) to determine yield gaps for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Valle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for yield gaps formation in major producing areas, and explore optimal cultivation practices to narrow down yield gaps, therefore provide guidance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practices at rice-rapeseed rotation system level.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轮作模式,为我国粮食和食用油的安全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生产中水稻和油菜的产量均呈停滞状态,甚至有降低的趋势。通过探究合理地缩小产量差的途径,提高总产和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稻-油轮作系统可持续发展。前人围绕产量差进行的研究中多以单一作物为对象进行估算,将稻-油轮作模式下水稻和油菜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评估产量差的研究较少,系统产量差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拟通过全球产量差评估系统GYGA和农业系统模型APSIM,探明我国稻-油轮作系统在长江流域的产量差及其形成机理,探究各主产区进一步缩小产量差的优化栽培调控措施,为稻-油轮作系统实现周年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指导。

项目摘要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轮作模式,为我国粮食和食用油的安全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稻-油轮作模式下,水稻、油菜的产量增长缓慢,存在栽培措施与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采用Global Yield Gap Atlas protocol中的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我国稻油轮作系统的产量差进行评估,包括代表性气象站点的选取、数据的收集、模型的调参与校正以及面积加权升区等,探明该系统单产、总产的可提升空间大小,为稻-油轮作系统实现周年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指导。总体来说,我国稻油轮作系统总产量差为40%,表明该系统产量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具体而言,我国的稻油轮作系统潜在产量最高位于贵州省境内,最低地区位于四川东部。当前农民平均产量为最高地区位于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北的地区,而贵州和湖南南部地区最低。总产量差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位于四川东部和贵州大部分地区。此外,研究还分为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讨论了各省份的产量差提升空间。本研究评估了我国稻油轮作系统在不同主栽区的产量差和总产提升空间,筛选出总产提升空间大的地区,为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我国未来稻油轮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DOI:10.11842/wst.2017.02.019
发表时间:2017

邓南燕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长江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水热传输机制与蒸散发模拟

批准号:5150913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邱让建
学科分类:E09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产量差形成的干物质生产机理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批准号:3160125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满建国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稻菜轮作休闲期菜地土壤残留氮去向及其固持机制

批准号:4146106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耿建梅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江淮地区油稻向麦稻模式转变对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批准号:3167163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董召荣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