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诊早治对于降低肿瘤死亡率至关重要。多数结直肠癌是在腺瘤的基础上发生的,具有较明显的癌前及早期阶段病变且癌变过程长达十余年,有利于早诊早治。现有研究表明miRNA的序列变异和表达差异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变化出现在肿瘤发生的那个阶段、后续趋势如何尚不明确。阐明这些事实关系到miRNA能否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前期我们采用Solexa第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多组来自同一肠癌患者的正常粘膜、腺瘤和腺癌组织的miRNA,筛检并初步验证了mir-146a、mir-126和mir-125b-2等miRNA序列变异。本项目拟扩大收集临床样本验证前期发现的miRNA序列变异位点,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探索肿瘤发生早期(腺瘤阶段)miRNA变化情况以及后续变化趋势。对于经验证的关键miRNA,筛检其靶基因,研究其作用机制,探讨应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作为干预靶点的可能性。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上升。现有研究表明miRNA的序列变异和表达差异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变化出现在肿瘤发生的那个阶段、后续趋势如何尚不明确。经过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本项目围绕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基本完成了预订设想和目标,收集临床样本验证了前期发现的miRNA序列变异位点,以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探索肿瘤发生过程中miRNA变化情况以及后续变化趋势。对于经验证的关键miRNA,筛检其靶基因,研究了功能机制。.主要完成情况汇报如下:(1)完成了miR-9, miR-23a, miR-511等microRNA的序列变异验证工作,检测了miR-23a种子序列中的C-to-U编辑位点,完成了miR-9的功能机制研究,验证了对靶基因α-catenin的调控作用,最终可导致其细胞运动能力发生变化,证实了miR-9导致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可能机制。(2)完成了miR-511的靶基因SPARCL1的功能机制研究,证实了SPARCL1通过抑制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参与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降低RKO细胞体内外侵袭及转移能力;影响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并与结直肠癌病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SPARCL1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的表达情况可以用于患者有无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判断。(3)发展了一种生物样本完备性的评价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过在储存子系统中保存样本实物和样本资料,在评分子系统中计算每个病例的实物完备性和资料完备性,以分别反映实物库存和信息库存,并将两者以二次函数的关系合并作为生物样本整体完备性的量化指标。以上miR-9和SPARCL1与结直肠癌发生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为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作为干预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作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发表于Medical Oncology的论文已被引用21次,编辑来信表示对文章的下载量印象深刻。人才培养方面:负责人后续获得863子课题资助1项,赴美国知名研究机构学习1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会议2次,培养博士研究生3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MicroRNAs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Pathway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Involving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LncRNA-422基因遗传变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miR-27a基因遗传变异促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结直肠癌易感区域中转录因子和miRNA结合位点调控型遗传变异的识别与验证
长链非编码RNA遗传变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