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间隔时间的准确推断一直是法医学的难题。昆虫学方法已被认为是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有效方法。尸食性蝇类发育生物学在死后间隔时间推断中有着重要地位。蚤蝇体形微小,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可成为尸体上唯一的昆虫证据。本项目拟在不同恒温条件下(6℃~32℃),观察我国北方室内常见的尸食性蚤蝇发育历期,利用Olympus 三维重构图像处理系统测量生长过程中幼虫活体体长、体宽,建立与发育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特征随日龄变化的规律;测定脂类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糖类含量等生化特征,探明其在幼期日龄推断中的应用价值。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以及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幼虫期或蛹期的种属;本项目为我国利用尸食性蚤蝇推断室内案件死后间隔时间提供基础数据,对推动我国蚤蝇研究及法医昆虫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尸食性蚤蝇可成为室内尸体上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昆虫证据,在推断室内案件PMI时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围绕沈阳地区室内尸食性蚤蝇开展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1)通过3年室内诱捕,收集到3属4种尸食性蚤蝇,确定东亚异蚤蝇M. spiracularis Schmitz、角喙栓蚤蝇D. cornuta (Bigot)和蛆症异蚤蝇M. scalaris (Loew)为沈阳地区室内主要种类。. (2)完成了4种尸食性蚤蝇幼期种类鉴定。幼虫口器、末端器官、触角、表皮突起、前后气门及蛹呼吸角等形态特征不仅可以用于4种蚤蝇幼期种类鉴定,还可以区分虫龄。根据染色体核型、带型及染色体行为,可区分4种蚤蝇。利用CO I 序列准确鉴定4种蚤蝇。. (3)在发育规律研究方面,提出一种利用Olympus三维重构系统进行幼虫活体测量的新方法,完成了部分恒温恒湿条件下蛆症异蚤蝇M. scalaris (Loew)幼虫发育速率的测定。提出一种完整裸蛹外部形态特征活体观察的方法,完成了不同恒温恒湿条件下3种主要尸食性蚤蝇蛹期发育规律的研究。对蛆症异蚤蝇M. scalaris (Loew)幼虫总蛋白和总脂含量的研究表明两个指标在推断取食期幼虫日龄方面是有效的。对24℃蛆症异蚤蝇M. scalaris (Loew) 3龄幼虫54h(取食末期)和84h(离食末期)、化蛹12h和化蛹48h 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了4个样本间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及其序列,表明利用差异基因表达提高离食期、蛹呼吸角期日龄推断具有很大的潜力。. 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5篇,获发明专利1项。本项目为我国利用尸食性蚤蝇推断室内案件PMI积累资料,对推动我国法医昆虫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尸食性蝇类发育生物学用于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基础研究
基于尸食性昆虫的死亡时间推断专家系统研究
湖南地区嗜尸性麻蝇资料库的建立及PMI推断的应用
以谱系地理辅助嗜尸性丽蝇发育历期数据用于PMI推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