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新近认识的一种在我国较常见的老年性致盲眼病,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提示它与固有免疫中补体系统和Toll样受体参与的老年黄斑变性和动脉硬化可能存在部分共同的发病机理。我们业已证实中国汉族人群PCV易感性与补体经典途径的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不相关,进一步实验证实它与补体旁路途径的CFH基因多态性强关联,提示补体旁路途径可能较多参与PCV发病;为进一步明确和证实固有免疫的补体系统和Toll样受体中何种因子在PCV发病机制中最关键,本项目拟采用易感基因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血清蛋白表达分析,对固有免疫中补体系统和Toll样受体与PCV的相关性进行分子遗传学和功能基因学探讨,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关联筛选结果,获得固有免疫与PCV发病最直接的相关性证据,阐明固有免疫异常参与PCV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为PCV的分子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我国较常见的老年性致盲眼病。本项目募集611名研究对象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显示补体系统中的CFH基因对PCV(OR=0.48)和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AMD)(OR=0.45)的罹患风险贡献类似(P<E-6),但是补体因子C2/CFB和C3基因(座)仅与AMD相关(P<E-3),与PCV无关;而Toll样受体中的TLR3/4/9基因以及此前报道的TIMP3和PEDF基因与国人罹患PCV和AMD均无关联。我们同时发现染色体9p21靠近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一常见变异(P=0.014)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中的CETP基因(P<E-3)是国人PCV独立的危险因素,血清和基因相关研究显示CETP编码变异可能通过下调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参与PCV发病。对516名研究对象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4、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肺炎衣原体IgG抗体等相关因子进行分析, 同时在50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刺激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测定Th1、Th2和Th17通路因子的表达,我们发现血清MCP1水平在PCV患者中显著下降(P=0.016),但并未发现PCV患者与其他相关免疫炎症因子和肺源衣原体既往感染存在关联性。这些结果表明国人PCV和AMD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相比AMD,固有免疫中补体系统和Toll样受体与PCV的相关性较弱,而脂代谢异常可能参与PCV发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涡静脉扩张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MMPs/TIMPs系统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FGD6基因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致病机制研究
HGF介导的Notch/Dll4信号通路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