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赤潮发生最频繁的珠江口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沉积柱样中磷氮和铁锰等赤潮营养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与历史记录的赤潮事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高分辨率揭示沉积营养物质与发生赤潮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联系,并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沉积营养物质的释放和转化规律,进而评价印发赤潮的潜在危害,最终为赤潮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水位和施氮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影响
鄱阳湖洲滩植物对沉积物磷赋存转化的影响机制
人工湿地中磷的有机赋存形态及其转化规律研究
大气气溶胶输送铁磷对引发东海赤潮的关键作用
从百年沉积记录研究珠江口水华(或赤潮)发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