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绝大多数蔗甘蔗种植在红黄壤旱坡地上,土壤干旱而缺磷,极大限制了甘蔗作物生长。研究表明植物不同种或品种对土壤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育种手段提高作物对磷素资源利用效率。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培育出了一些高产高糖和抗逆性强的品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到了与甘蔗的磷效率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目前,我们在甘蔗蛋白质组学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初步揭示甘蔗适应低磷胁迫的蛋白质组响应机理。本项目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首先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作图群体的策略研究,分离和鉴定与甘蔗磷效率性状的蛋白质因子,并研究这些蛋白质因子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将首次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揭示作物磷效率性状遗传机理,因而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反向遗传手段分离控制甘蔗磷效率性状的基因,用于改良甘蔗磷效率性状,其应用前景广阔。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关联解析甘蔗蔗糖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解析耐低磷玉米高光效的分子机制
谷子磷效率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预测
基于组织学和转录组学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致病机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