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吸液芯高效热管传热及流动机理与实验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611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黄永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烈,李素玲,朱浩唯,王波,方蕾,于琦
关键词:
两相流动碳纳米管热管电子冷却吸液芯
结项摘要

拟开展十倍于传统热管传热能力的碳纳米管芯高效热管性能研究。探讨利用碳纳米管阵列来替代传统热管内铜基吸液芯的可行性,揭示碳纳米管束作为热管吸液芯的热学特性和润湿特性,定量获得碳纳米管吸液芯热管内工作流体的气液相变、质量迁移速率、温度分布、轴向和径向导热性能,以及沸腾传热特性等。揭示碳纳米管结构长度、密度和布置方式对碳纳米管吸液芯内的毛细作用力与流动阻力的优化耦合关系。探讨工质及其热物性对工作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碳纳米管吸液芯热管工作机理和整体传热性能的影响,最终形成系统性的碳纳米管热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和性能实验测量能力。碳纳米管热管对于解决高热流密度微电子电路与器件等应用的散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应用于武器系统、高速计算机、电动汽车等的微电子器件随着工作频率和集成度的提高,其单位面积/体积的发热量成指数上升,高出传统商业化热管临界热处理能力一个数量级。本项目旨在探讨利用碳纳米管阵列来替代传统热管内铜基吸液芯的可行性,揭示碳纳米管束作为热管吸液芯的热学特性和润湿特性,获得碳纳米管吸液芯热管内工作流体的气液相变、质量迁移速率、温度分布以及临界传热特性等。.项目主要(1)研究了作为新型热管吸液芯的碳纳米管束的综合导热特性、润湿特性以及吸液芯内流体的流动特性,提出了基于对应态原理的碳纳米管及管束热导率的无量纲化表征新方法,获得了适用于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甚至石墨的首个通用型热导率方程,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2)建立了碳纳米管吸液芯在空隙尺寸下的润湿模型,对孔槽形状、工质接触角以及尺度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液面形状只与气液表面能和液固表面能的相对大小有关,而模型尺度减小时,毛细压力呈指数增长。结合碳纳米管在热管内壁面的生长随机性特征,在整齐排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碳纳米管随机位置分布的处理方法以及其润湿模型,获得了微观单元内液体与蒸气界面以及液体与CNT界面的接触面积变化规律。(3)根据表面自由能最小化原理,提出了适用于吸液芯宏观尺度下大量碳纳米管阵列中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影响下的行为特性模型,给出了相比分子动力学等方法更为简便易行的、数值解和分析解结合的计算方法。发现CNT作为吸液芯时其间距相比传统多孔介质的大幅缩小,可导致等效的接触角更小,使得液体更容易扩散,证明了碳纳米管作为吸液芯在流体输运方面的优越性。(4)探索了铜粉与碳纳米管混合及烧结的技术工艺,在铜粉表面形成碳纳米管随机阵列,测量了混合烧结样品的渗透率和最大毛细压。(5)建立了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热管吸液芯及热管整体模型,模拟了微细尺度下碳纳米管吸液芯、工作介质(液体和气体)以及热管壁面之间热、流、固三者的耦合流动和传热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拓展了对不同工质在碳纳米管吸液芯微纳通道内的润湿特性和流动特性的认识,增强了对微纳尺度下此类热物理现象和机理的深入理解。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对碳纳米管新型热管技术的发展以及优化运行具有指导意义,为获得稳定可靠的新型超级传热器件进而解决日益增长的高密度集成电路或电子器件的散热瓶颈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2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4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5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20.0744
发表时间:2021

黄永华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0806047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6118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纳复合结构吸液芯强化低温回路热管传热的研究

批准号:5177612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洪芳军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扁平微热管孔槽复合吸液芯加工及传热性能研究

批准号:5120542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蒋乐伦
学科分类:E05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纳米流体与多孔金属材料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强化传热机理与特性研究

批准号:5117606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姚寿广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自湿润流体流动传热机理及高效振荡热管特性

批准号:5127606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汪双凤
学科分类:E0605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