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是对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恢复基因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完成,对核恢复基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发现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的恢复不仅是二对显性互补基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二对显性互补基因和其他一些起影响作用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寻找到两个与核恢复基因Rf1连锁的RAPD标记(<25cM),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目前已将特异片段进行了克隆。本研究在完成课题规定内容范围内,同时进行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对恢-保关系、不育基因类型、atpA位点、保持基因标记、自发恢复CMS植株的恢复机理、诱变剂对油葵的生物学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并在中国科学等专业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木薯ETR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B精细定位与克隆
油菜野芥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功能研究
向日葵CMS 核恢复基因Rf1 特异克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