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首次引入时间生物学的方法和观点,以生长期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放兔法测定了在自然状态下和一昼夜不同时段加力时,其血浆及髁突中PGE2和CAMP含量的昼夜变化,以探讨生物节律对矫治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鼠髁突及血浆中PGE2和CAMP含量在自然状态下均存在近日节律波动,其规律呈余弦曲线趋势 。峰值期均在白天;不同时段施力结果显示,在峰期施力,髁突内源性PGE2和CAMP含量的变化振幅最大。从而提示在峰期施力,即临床上夜间(大鼠为夜活动与人相反)载用矫形装置,可提高治疗效率。本研究在口腔正畸领域初步探索了矫治力与时间因素的定量研究方法,建立了动物模型,确定了生命节律与矫形力作用时间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硬组织氟蓄积的对比研究
基于TGF-β1信号通路研究小檗碱联合芒柄花黄素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血清 VEGF、pro⁃ADM 水平与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近月节律及孕周期与正畸牙移动的时间生物学研究
昼夜节律基因mPer1对正畸加力组织敏感性的影响
矫形力对下颌髁突生长改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肝癌症状易感、生长特性的时间生物学研究